不同施磷量对于棉纤维加厚发育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4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棉花是需磷量较为严格的作物之一[1],棉花开花期吸收的50%以上磷素来源于土壤中已施用的磷肥[2],充足的磷素供应对作物的品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3]。我国目前有1/3-1/2的土地处于缺磷状态,土壤中磷浓度一般为0.1-10 m,与棉花所需的适宜外界磷浓度相比较少[4, 5]。磷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其不仅可以构成作物体内的多种重要化合物,还可以多种方式参与到作物的生理代谢中。磷素的缺乏往往会直接影响细胞分裂,使得蛋白质合成受阻,幼叶幼芽生长停滞,生殖生长延迟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

磷在土壤中移动较少,极易成为作物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的限制元素。土壤中磷的总含量一般为0.02%~0.2%,且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是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有效磷。据估计,全球数十亿公顷土壤中用来维持最佳作物生产的可利用磷含量不足[6],较多地区的土壤磷含量低于最佳作物生长的临界水平。如果要达到作物的最大潜在产量则需供给土壤大量磷肥[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内容

摘 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三、试验设计

1 施磷量试验

试验分别于2016、2017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 (11850′e, 3202′n)进行大田和盆栽试验,土壤均为黄棕壤土,呈弱酸性ph6.7。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磷水平(0、100、200 kg p2o5hm-2),盆栽试验设置5个施磷水平(0、50、100、150、200 kg p2o5hm-2),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以品种为主处理,施磷量为副处理。2016年5月18日营养钵育苗,3叶期时选择生长一致的壮苗移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对我国土壤自然磷含量低、磷矿石资源紧张等现状,根据棉花响应低磷胁迫机理的研究进展,深入研究不同基因型棉花磷素敏感性差异的生理机制,揭示不同基因型的棉花磷需求规律,针对不同基因型确定适宜的施磷量,并提供完善的理论依据。从施磷量影响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和同功酶的变化入手,探究不同施磷量下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特点,揭示施磷量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为耐低磷型棉花品种选育和探索耐低磷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预期结果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1 以本地主栽品种作为种质库,筛选出能够较好的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充分发挥其生理特性和生长潜力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但单独的水培试验说服力不够,需考虑从何角度如何说明水培筛选与大田实际栽培的关系。

2 从棉株磷素养分含量及生长发育状况入手,明确本地棉花适宜的施磷量及施磷影响棉花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