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与2000年后引发全球性疫情的其他3种病毒对比后,我们能总结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四大特点:传播能力较强、持续人传人、潜伏期长、致死率较低。从时间周期看,此次病毒爆发迅猛,时间极短。 2020年1月24日,离首例病例发现仅过去25天,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首次“破千”。随后,累计确诊病例每过一天几乎就会上升一个台阶。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中国政府于2020年1月23日对武汉采取了隔离措施,包括北京、上海等31个省市也相继实施了严格的防控措施。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疾控中心针对疫情防控向广大市民提出建议:加强个人防护,中高风险地区的市民应居家隔离,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外出和旅行,如有出行需求得佩戴好口罩,少乘坐公共交通等。全国各地教育局也相继公布有关疫情防控的规定,要求学校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将保护学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生命安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好个人防护,选择适宜安全的出行方式。因此,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运用BWM(最优最劣法)决策方法,对大学生出行方式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对引导大学生安全出行,对创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对携手全球抗疫,早日恢复正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此外,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对世界各国的疾控、经济等方面均产生严重影响,并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HELLEWEL J等[8]通过数学模型研究得出隔离和接触追踪能够控制新冠肺炎输入病例的传播;NICOLA M等[9]总结了新冠肺炎对世界经济方面产生的严重影响,例如工作岗位流失、食物供不应求等危机。
(三)文献评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2月1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2月2日-2022年1月9日: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柴彦威,沈洁.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为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 594-600.
[2]冯健,周一星.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j].地理研究,2004,23(2): 227-242.
[3]郭继孚,孙建平,温慧敏,等.基于车载 obd 数据的小汽车出行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交通,2017(5): 74-8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