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6年是#8220;十三五#8221;开局之年,为了保证#8220;十三五#8221;时期经济稳定增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调控目标,改革的重点在于以中长期的高质量制度供给的创新模式,实现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在制度安排中财政制度的安排必不可少,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出台普惠性的结构性减税和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等财政政策,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企业发展的动力,从而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实现高质量的有效供给,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作为需求管理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与供给管理良性互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组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供给优势。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财政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中长期作用;能够有效助推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财政政策。
写作提纲:(1)引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财政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分析:运用财政政策助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现行财政政策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政政策转型的必然性。(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财政政策调控的方向:推广并完善ppp模式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税收政策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加大公共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4) 结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8220;里根经济学#8221;即以大规模减税为中心,加上私有化和解除管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8220;撒切尔主义#8221;与前者一致的是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生产的干预,但更注重国企私有化。#8220;萨伊定律#8221;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等量需求。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曼昆认为短期内通过减税提高国民收入,而在长期内宏观经济各种扭曲得到纠正,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无效,只有通过供给方面的因素影响经济。卢卡斯提出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福利改进已相当有限,而利用财政政策获得长期的、供给面的福利改进还存在巨大潜力。约瑟夫#183;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政府应改善国内有效需求,不能简单依靠个人消费,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公共财政投入,坚定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鼓励股权融资。
(二)国内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7日前,确定论文选题,向指导老师征求论文写作意见。
(2)2022年11月28日至2022年12月31日,整理并精读国内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完成开题报告,交老师审查,2022年1月1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的修改。
(3)2022年1月16日至4月16日,继续收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方面相关资料,按照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提交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朱珍,郑云峰.中国供给侧改革下的财税难点与政策建议[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6,15(5):46-51.
[2]牛丽,刘群,王传成.税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借鉴研究[j].天津经济,2008,(9):47-51.
[3]滕泰,范必等.供给侧改革[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