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锂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2023-11-20 10: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问世以来,因其卓越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锂离子电池以其它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占领了许多领域,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领域已经广泛使用,提高其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锂离子电池组是由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联/并联/混联的方式组合而成,在使用中部分电池会出现脉冲工况、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等滥用现象,不恰当的放电深度(DOD)对电池使用寿命影响更为严重。

同时对锂离子电池定期进行一次深放电有利于活化锂离子电池,可以稍微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定期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一次完全放电,完全放电是在正常负荷的条件下消耗到第一次欠压保护。锂离子电池在第一次欠压保护后锂离子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电压还会上升,又恢复到非欠压状态,这时候倘若再使用电池,对锂离子电池的伤害很大。在完成完全放电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完全充电会使锂离子电池容量有所提升。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放电倍率和电池寿命的关系

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和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像充放电电流、放电深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池的寿命和使用性能。所以本系统会对锂电池的放电深度以及充放电电流进行控制,以确保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

电池电量的测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国家鼓励支持及市场前景的推动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技术和经济性优势显著,推广应用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如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提供给北京奥运电动车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总成比能量已经超过90wh/kg。但是此前锂离子电池工作关注重点是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片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成组技术,成组充电、放电和维护管理等应用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放电和维护管理技术及设备研究严重滞后于电池技术达到发展。当前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不能适应锂离子电池特点的电池应用技术和设备。错误的将因为成组技术落后而造成的过充电、过放电、超温和过流问题引起的电池寿命下降、燃烧、炸裂等问题,转嫁到电池本身上。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由于锂电池具有优良的性能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将成为动力以及通讯电池的首选。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竞先加入到该研究产品的研究、开发行列中。如索尼、三洋、东芝、三菱、富士通、日产、TDK、佳能、永备、贝尔、富士、松下、日本电报电话、三星等。日前常用的领域为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木电脑、微型摄像机等。对其他一些重要的领域,如电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也正在进行渗透。消费者对电池电能要求日渐提高;人们希望在获得大容量电能的同时,能够尽量减轻重量,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寿命。而新一代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形状上可做到薄形化、任意面积化和任意形状化,大大提高了电池造型设计的灵活性。同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单位能量比日前的一般锂离子电池提高了20%,其容量、与环保性能等方面都较锂离子电池皆获得改善。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锂电池的充电器,亦朝向更快速的充电速率与更强健的系统保护能力为未来发展趋势。

[2]用单片机的 PWM 输出特性对充电电池电流进行控制这样设计的优点是:用数字量对电流控制可达到很高的精确程度可以适合不同种类不同容量的电池对充电电流的不同要求。其中脉宽调制有2个参数特别重要:一是工作频率在一定范围内脉宽调制的工作频率越高所需电感越小;二是单步调整的分辨率,如果脉宽调制欲输出稳定度较高的充电电 流则需要较高的分辨率。尤其是电池饱和充电判别点附近对充电电压的ΔV 进行采样时,要求电池的充电电流要有较高的稳定性或电流等效值恒定,这时就有赖于脉宽调制输出稳定的电流值。而对于锂离子电池在其限压充电期间,其充电电流应可动态调整以维持电池电压的最大(但要小于最大充电电压)而获得较高的充电效率。 此外,设计中选择滤波电容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对电源纹波的要求。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是造成输出纹波的主要因素,而且也会影响到转换效率,因此应尽量选用低 ESR 的电容。陶瓷电容和钽电解电容具有较低的 ESR也可选用低 ESR 的铝电解电容,但应尽量避免标准铝电解电容。容量一般在10~100μF对于较重的负载设计选取大一点的电容。

锂离子充电可分为三个阶段。预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预充电阶段是在电池电压低于3V时,电池不能承受大电流的充电。这时有必要以小电流对电池进行浮充;当电池电压达到3V时,电池可以承受大电流的充电了。这时应以恒定的大电流充电。以使锂离子快速均匀转移,这个电流值越大,对电池的充满及寿命越有利;当电池电压达到4.2V时,达到了电池承受电压的极限。这时,应以4.2v的电压恒压充电。这时充电电流逐渐降低。当充电电流小于30mA时,电池即充满了。这时要停止充电。否则,电池因过充而降低寿命。恒压充电阶段要求电压控制精度为1%,即电压要控制在4.158v-4.242v之间.本课题重中之重在于合理设计出三个阶段的开启时机。

[3]电池的脉冲放电功率能力随着DOD的升高而降低,在70%DOD后降幅明显加大;脉冲充电功率能力随着DOD的升高而升高,但在50%DOD后增幅减缓,在90%DOD时脉冲充电功率有所下降,说明电池在70%DOD后充电和放电功率能力都有所下降,电池在10%~70%的广泛DOD范围内其具有优良的脉冲充放电能力。正确掌控蓄电池使用时的DOD和SOC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锂电池的电量是锂电池管理最重要的参数,也是最不容易获得精确值的参数#130;要提高精度需要对电池 的各种参数进行全方位的测量。[4]以积分法为基础提出预测方法得到的也是一个近似值主要解决了在低成本情况下锂电池 SOC的预测问题,其主要优点在于测量的实时性和电量变化的动态更新,在各种智能移动设备的使用中对能源模块的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利用率。但是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动态测量的准确性,利用单片机系统处理采集到的电路开端电压和回路电流,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电动势与内阻。通过实时测量电池的路端电压和回路电流,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获得锂离子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电动势分区线形转换获得容量SOC值,并根据内阻值对容量进行老化修正,从而获得较精确的SOC值。

参考文献

[1] 刘汉雨.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及寿命预测研究[J]. 2014,第2期:37-41

[2] 孟仙雅,刘立炳,惠怀兵,冯修成,陈果.基于单片机的通用智能充电器设计[J].仪器技术与传感器.2006,第9期:41-43

[3] 刘美俊.放电深度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J]. 2016,第3期

[4] 卢成,袁明辉.锂离子电池容量动态测量研究[J].2013,第2期

[5] 刘力舟.锂离子电池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7

[6] 刘霞,邹彦艳,金梅,李玉春.锂电池电量的动态预测[J].长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第28期:81

[7] 齐腾飞.基于多因素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寿命研究. 2017

[8] Y.-K. Chen, Y.-C. Wu, C.-C. Song, and Y.-S. Chen, ``Designand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fuzzy control for DC microgridsystems,'' 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 vol. 28, no. 4, pp. 1563-1570,Apr.2013.

[9] M. Faisal, M. A. Hannan, P. J.Ker, A. Hussain, M. Mansur, and F. Blaabjerg, ``Backtracking Search AlgorithmBased Fuzzy Charging-Discharging Controller for Battery Storage System inMicrogrid Applications,'' IEEE Access, vol. 6,pp. 35143-35164, 2019.

[10] Ke Bao, Shuhui Li, SeniorMember, and Huiying Zheng, Student Member,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Control for Energy Management in EV and Utility Integration,'' IEEE Access,vol. 9,pp. 5143-5164, 2019.

4. 研究方案

本课题设计思路主体采用cs5090ea,cs5090ea是一款5v输入,最大1.5a充电电流,支持双节锂电池串联应用的升压充电管理ic。cs5090ea集成功率mos,采用异步开关架构,使其在应用时仅需极少的外围器件,可有效减少整体方案尺寸,降低bom成本。cs5090ea的升压开关充电转换器的工作频率为500khz,转换效率为90%。cs5090ea的性能基本满足课题要求,典型应用电路见图1。

本课题在图1典型电路基础上进行拓展改进,加入stm32微控制器,dc/dc电源模块、串口模块、spot模拟开关、显示屏幕等,最终实现课题目标。

首先完成对电池基础充放电的控制,根据充电电池电压的变化,系统将充电过程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第1阶段电池内的电量已基本用完,应采用恒定的大电流充电,以节省时间;第2阶段为充电电池的敏感阶段,充电过多会损坏电池,应采用模糊控制,以便获得最佳充电效果;第3阶段电池已充电满,应进行点滴充电,以防止电池自行放电。同时加入显示功能以便于对后续电池电量的读取,以及按键功能,对电池dod进行控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选题(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2月4日)。与毕设指导老师进行沟通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筛选。

第二阶段:书写开题报告(2022年12月5日—2023年2月3日)。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寻找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期刊、论文,并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开始攥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第三阶段:初稿(2023年2月4日—2023年3月24日)。通过认真调研、资料检索等,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以及已完成的部分设计,提交至指导老师处,由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讨论进行下一步的改善。并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用ad软件绘制硬件原理图和pcb图,和软件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