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研究》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时也严重败坏市场信誉和改革开放形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害.但是,在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发案数逐年增长,行政执法机关查办案件大量增长的情况下,进入刑事司法体系的却很少,执法实践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脱节的现象逐步暴露出来.行政机关对于涉及犯罪的案件自行处理,不移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领域中"以罚代刑"现象突出,为此我国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单独或联合下发了一系列行政规章和准司法规范,就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作出了很多具体规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的框架正在逐步建立,并逐步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制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在立法上对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都有欠缺;在实践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配合、信息交流传递、证据衔接、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与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督等问题都有待于研究。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理论依据一个机制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源于社会现实的推动外,必然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而理论依据就是机制这颗大树下深不可见的树根。
这就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从实践中反思,对两法衔接机制的理论依据进行初步探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将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理论与知识引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研究视野,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实证分析材料,以行政法与刑事法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行政执法权配置、司法体制改革和衔接程序的规制为内核,构建完善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机制。
本课题的研究将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历史的方法是研究带有历史延续性和历史演进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