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己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确定性的上升、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产品结构日趋复杂的环境,采购系统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衡量供应链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己经成为决定供应链竞争能力的最关键因素。然而,面对这种复杂的新市场环境,传统采购系统在效率、成本、柔性以及可控性等方面的劣势与不适应性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传统采购系统中买卖双方间的非合作型关系,难以有效发挥供应商作为产品制造中心、后勤保障中心、质量与成本控制中心以及产创新辅助中心的重要作用。其结果是制约了采购商与供应商的及时有效沟通,影响了采购系统的效率,使采购系统缺乏稳定性、主动性、柔性和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管理模式和市场环境的变迁,客观上要求构建与之适应的新型采购系统-供应链采购系统,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商是整个供应链的#8220;源头#8221;,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供应商在交货、产品质量、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同时,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也决定着最终消费品的价格和质量,从而也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量和市场生存能力,并且对供应链各组成部分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集中力量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并从外部大量购买零部件,使其在某些专业技术领域更多地依赖供应商,科学地对外购件质量进行评价与控制,积极地开发供应商伙伴关系,建立双赢的局面,已成为制造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今天,产业竞争的特征不再是企业与企业,或者说产品与产品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2.1.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方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供应商评价指标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对供应商选择的研究较早、影响也最大的是dickson[1]。他通过分析170 份对采购代理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得到了 23 项供应商评价指标。自dickson 之后,许多学者对供应商评价指标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weber(1996)[2]在分析总结了dickson 发表的23 项评价指标后发现,价格是讨论最多的一项指标,接下来依次是交货、质量、生产设施/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地理位置、管理和组织等,并且注意到了 jit (just in time)对供应商评价的影响。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所生存的采购环境和市场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货渠道增多且价格差异大使得企业采购的质量和风险控制难度增大。由于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心理,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改变原先大批量生产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这种改变促使企业生产的柔性与响应速度成为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重要指标。humphreys p.k.(2003)[3]等人以供应商选择系统为前提,构建了一种能够准确评价供应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标包括:固体废弃物、化学废弃物、购买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污染的能力等。lee(2009)[4]等人针对高科技企业提出一个综合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 6个因素:质量,高科技使用水平,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绿色产品和绿色竞争力。bai(2010)[5]等人通过对多方面的分析和了解,构建的评价体系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经济、社会、环境,进而丰富了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
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的大规模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基本与敏捷制造、集成化供应链等现代化的生产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同时期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cims-scm课题组最早将研究视角投放到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领域,在1997年的供应市场调查中,显示不同行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都基本包括了价格、质量、提前期和交货,同时有部分企业将生产柔性、批量政策和新品数量加入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学者马士华、林勇等学者则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结合课题组的调研数据和对其他企业的实证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构建供应商评价的三层次指标体系:第一层是目标层-实现供应商综合评价;第二层是准则层-包含以上五个主要因素;第三层是指标层-与各影响因素相关的细分因素。堪述勇(1998)[6]等人调研了众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供应商选择应注意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指标。马丽娟(2002)[7]提出评价供应商应从产品质量、服务、价格、企业实力、付货情况等方面着手。徐晋(2004)[8]等人提出供应商的评价应从企业管理能力、财务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谷丽丽(2008)[9]等人提出供应商评价应从环境、安全、服务、企业管理能力、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王煦等(2009)[10]人通过向全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占 80%)发送调查问卷(共发放350份,收回315份),得到评价供应商的综合指标,分别为供应商企业性质、经营状况、准时交货率、环境影响程度等共 28个具体指标,并将28个指标分为4个因子,通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其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和该指标体系符合钢铁企业的发展模式的结论。黄梅芳(2013)[11]等人首先通过调研分析,设计规范、严格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的评价指标有:质量因素、成本因素、交货情况、服务水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4.1计划列表
论文工作计划 | 起止时间 | 阶段工作内容 |
开题 | 2022-12-2022-1-15 | 确定论文题目并写出初步论文大纲。 |
文献阅读与资料查阅 | 2022-1-16-2022-1-26 | 针对各个章节的关键环节进行再次查阅,选定参考材料。 |
初稿 | 2022-2-5-2022-4-10 | 按照大概一个星期一章的速度进行草稿。 |
修改与定稿 | 2022-4-11-2022-5-16 | 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与改进。 |
4.2撰写方案
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提出问题,然后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基础分析和实际现状分析,进而用采用熵值法并辅以文献分析法和市场调研法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5. 参考文献
[1] dickson g w. 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systems and decisions[j]. journal of purchasing,1966(1):46-47.
[2] weber c a, current j r, benton w c.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j]. european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1(50):2-18.
[3]p k humphreys , y k wong , f t s chan.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criteria in to the supplier selection proces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3, 138: 349-35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