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俗话说:#8220;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822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桌上的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的#8220;吃得饱#8221;到现在的#8220;吃得好#8221;。
然而,近年来各种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人触目惊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1)首先对委托代理理论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食品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行为进行研究,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及机制设计提供理论基础;(2)以食品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两者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供应商和制造商的质量水平在对方看来都是不能观测的),对不同种类的供应链质量保证契约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应的契约模型进行算例仿真,得出最优的契约模型;(3)在最优契约模型下,再分别引入供应商风险厌恶以及制造商风险厌恶的条件,从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对双方均有利的激励机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针对几种不同的供应链质量保证契约,如何建立模型并进行算例分析进而选择出最佳契约;(2)在选择出最佳契约之后,如何通过引入供应商风险厌恶以及制造商风险厌恶的假设,进而设计出对双方均有益的激励机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van ackere.ann(1993)较早研究了委托代理理论在经济领域、管理领域和供应链质量控制领域的具体应用[10];diane j.reyniers(1995)则较早建立了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质量控制策略契约模型[11];王国良(2009)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结合当前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通过对采购、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物流环节和信息环节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解析,从而提出了相关对策[5];白雪梅(2014)分析了食品安全和食品供应链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通过构建质量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安全标准在整个供应链中有效实施和统一,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和提高食品的安全[8];charles j.corbett(2000)研究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最优收益契约[12];徐红、施国洪、贡文伟(2012)认为在双边道德风险的契约设计中,制造商通过对收益分享系数的设计,可以降低双边道德风险,激励双方合作[6];李丽君、黄小原、庄新田(2005)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方法探讨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在考虑了双方的收益目标后,通过建立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的质量控制模型以及仿真运算,得出了最优质量控制策略[2];申强, 侯云先, 杨为民(2014)在同时考虑供应商和制造商质量失误的基础上,构建双边道德风险下二级供应链质量控制博弈模型,分析了外部损失分担与内部惩罚质量契约协调下双方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并对外部市场及质量成本变化对两种契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9];王铬(2009)通过引入作为显性激励机制的质量担保合同以及作为隐性激励机制的声誉,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4]。
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策略研究问题,还是道德风险下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其研究体系已经逐渐成熟。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月07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22年12月08日--12月23日 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24日--2022年4月2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5. 参考文献
[1] 赵涛,高远洋,梁艳.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设计[J]. 价值工程, 2003[2] 李丽君,黄小原,庄新田. 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策略[J]. 管理科学学报, 2005, (1)[3] 宋俊,李帮义. 供应链企业间的激励机制设计[J]. 统计与决策, 2007, (1):147-148[4] 王铬.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5] 王国良.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月刊, 2009, (7):104-105[6] 徐红,施国洪,贡文伟. 供应链环境下双边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研究[J]. 企业经济, 2012:76-79[7] 马玉超. 供应链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化研究[J]. 商, 2013, (6)[8] 白雪梅. 试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4, (17)[9] 申强,侯云先,杨为民. 双边道德风险下供应链质量协调契约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3)[10] Van Ackere Ann.The Principal/agent paradigm:its relevance to various functional fiel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3,70(1):83[11] Diane J Reybiers,Charles S Tapiero.The delivery and control of quality in supplier-producer contracts[J].Management Science,1995,41(10):1581[12] Charles J Gorbet,Xavier de Groote.A supplier optimal quantity discount polic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3):44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