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审计准则与认证理事会(IAASB)审计质量框架及启示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6 08: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经济在多年又好又快地高速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中介机构,担负着传递信息、减轻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使命。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者、政府机构等信息的外部使用人员,都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髙的要求。随着一个个财务失真事件的曝光,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性开始产生怀疑,也开始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不信任感。由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审计程度良莠不齐,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上审计质量难以观察、不容易度量、难以验证等特点,形成了审计质量上的判断困境。

基于此,2014年2月,IAASB发布了《审计质量框架——形成审计质量环境的关键构成》,鼓励各利益相关者探索改进审计质量的路径与方法,方便各利益相关者对话交流,以持续改进审计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审计质量、预防审计失败。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是研究国际审计准则与认证理事会(iaasb)审计质量框架并从中得到启示。本文拟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研究制定审计质量框架的出发点

审计框架的含义、特征要素及研究现状、进展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审计质量框架中,iaasb 明确提出制定审计质量框架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关键要素的认识;鼓励主要利益相关者来探索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促进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此话题上的广泛交流与讨论。

对审计质量的不同程度的认识,决定着利益相关者的采取不同的行动,实现审计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国内,孙宝厚(2008)认为审计质量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来阐述: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审计对象真实状况的切合程度是内涵审计质量;审计结果使用者对于审计结果的满意程度是外延审计质量。聂曼曼(2009)以一组固有特性(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等)来定义审计质量。该组固有特性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确保程度就是审计质量。郭晓辰(2014)认为审计质量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盈余管理被审计师有效识别并纠正的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9.11.01—2022.11.29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9.11.22—2022.03.13收集参考文献,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

第三阶段:2020.03.13—2020.05.10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第四阶段:2020.05.10—2020.05.22 完成答辩环节工作,成绩发布,二次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波,李鹏飞.审计质量框架制定的国际实务进展及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8):83-88

[2]姜月运.审计质量代理变量的选择与使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97-102

[3]陈丽红,吕勇斌.英国审计质量框架的启示及借鉴[j].财政监督.2009(4):24-2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