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企业柔性与产能利用率——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2 08: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产能过剩一直是个问题,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的现象,根据定义,产能过剩的本质是事前建立的生产能力与事后产出的偏离,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对需求的判断失误和反应滞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甚至是经济的不稳定。

同时,信息化在企业工业化的道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国家战略,但我国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质量与发达国家依旧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有必要了解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具体作用,信息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企业柔性,指的是面对需求冲击时,企业对其快速反应和调整的能力,而产能利用率和企业柔性有很大关系,如果企业的柔性大,在遭遇需求冲击时可以更快地调整生产设计和销售,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企业柔性、产能过剩与产业利用率的相关了解 2、信息化对产能利用率在微观上的影响机制,由此得出经验假说 3、就信息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对企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4、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5、提出缓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措施关键问题: 1、信息化对企业产能和柔性影响形成的经验假说 2、回归分析企业数据并且验证正确性 3、解决产能过剩的措施写作提纲一、 信息化、企业柔性与产能利用率的定义介绍(一)产能过剩与产能利用率的相关介绍(二)企业柔性的相关研究 二、阐述信息化影响产能利用率的微观机制与经验假说(一)企业信息化程度与产能利用率的联系的分析(二)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与产能利用率的联系的分析 三、建立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建模 1. 检验企业信息化程度与产能利用率的关系,建立OLS 模型 2. 考察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以验证经验假说(二)变量的构建和数据来源的说明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1.在回归分析前对数据作出初步的观察分析 五、得出回归结果及做出相应解释 (一)进行基准回归 1.企业信息化程度与产能利用率的结果及分析 2. 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与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的结果及分析(二)进行Heckman两步法回归 六、稳健性检验(一)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二)使用不同数据来源作进一步稳健性检验 七、总结和政策性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者胡鞍钢和周绍杰在《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2002)分析了英特网在全球领域的不平衡扩张出现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各地区之间的普及差距,即#8220;数字鸿沟#8221;,包括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中国各地区的差距和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

中国要实现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的转变,政府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包括政府信息化、学校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信息化、农村的信息接入和设立普遍服务基金和加大西部信息基础建设。

学者谢康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2012)一文中, 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日至2022年11月12日:学习规范化要求,搜集并查阅资料,确认选题 2022年11月13日至2022年11月22日:初拟开题报告及提纲并上交 2022年11月23日至2022年11月30日:完善开题报告及提纲,着手初稿 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7日:撰写论文初稿,上交初稿及中期检查表 2022年1月8日至2022年3月18日:审阅初稿,上交翻译,论文中期检查 2022年3月19日至2022年4月22日:论文二稿、三稿及翻译修改工作 2022年4月23日至2022年5月6日:毕业论文定稿 2022年5月7日至2022年5月25日:论文评阅、答辩等

5. 参考文献

[1] 信息化在建设工程检测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曹忠红,余金辉,张超.江西建材.2017(23) [2]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 '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 2010(10) [3]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4]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乌家培.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2(01) [5] 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 经济研究. 2007(01) [6] 耿强,江飞涛,傅坦.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05) [7] 中央和地方的双重政策保护与产能过剩[J].顾振华,陈强.远财经研究.2017(11) [8] 耿强,江飞涛,傅坦.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2011(05) [9] 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 [10]韩秀云.对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以风能和太阳能行业为例[J].管理世界.2012(08) [11]江飞涛,曹建海.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J].中国工业经济.2009(01) [12] 李春顶.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8221;生产率悖论#8221;: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2010(07) [13] Banerjee,A. V. 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2, 107( 3) [14] Barham,B. and Ware,R. A Sequential Entry Model with Strategic Use of Excess Capacity.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 26( 2) [15]Ferdows,K,#8221;Making the Most of Foreign Factories.#8221;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75(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