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开题报告

 2023-01-14 11: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各种金融机构都有了飞速进步。

但不可否认,金融体系对于民间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和实际的需求依然相距甚远。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频繁的大起大落,导致我国国内经济政策亦不得不相应作出调整,这些调整,对部分行业的融资节奏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文章先阐述影子银行体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且详细的说明影子银行体系的相关发展过程以及其后来对金融界的重大意义。之后从发展现状、特征风险、风险分析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问题以及借鉴国外相关监管经验,进而从监管主体、监管市场以及影子银行自身提出在我国现有的影子银行风险监管条件下相关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De Rezende(2011)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这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创新规避监管,同时由于被监管机构与未被监管的机构在经营竞争中存在着巨大的政策差异,这也促使被监管机构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FCIC(2010)从影子银行的高杠杠率出发将次贷危机与影子银行相联系起来,认为影子银行通过高杠杠持有资金,但由于高杠杠性以及对短期负债的依赖性使得其面临着比传统银行更高的脆弱性,这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极易传染到商业银行,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在国内,巴曙松(2009)从次贷危机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认为其凭借独特的信贷方式扩展延伸了金融市场的信用链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朱孟楠(2012)研究了影子银行出现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他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在没有影子银行的情况下以及存在影子银行下监管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在没有影子银行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对传统银行的监管,可以降低风险,增加社会福利。但是,在存在影子银行的情况下,对传统银行的严格监管就会导致监管套利,影子银行会变得更加活跃,如果缺乏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的配套措施,会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得出了对传统银行的监管同时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对影子银行理论进行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北京大学演讲,2012-12-15

[2]易宪容.中国影子银行的实质与风险所在[n].上海证券报,2013-02-01

[3]许芳芳.我国影子银行现状[j].金融投资,2013(5):66-6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