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四十多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金融领域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境外资金越来越多进入a股市场,为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增添活力。目前各大金融机构普遍预测2021年,境外资金的流入将继续增加且随着我国a股市场从低谷复苏,境外资金将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当前,从流入渠道来分析,沪港通成为境外资金投资我国a股市场的主要渠道。
在1987年美国爆发股灾并且引起全球的股价不断下跌之后,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国际上的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彼此的风险传导机制。在1997年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溢出效应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也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且在分析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从样本、方法、内容等方面都有创新。
自沪港通开放以来已经有大约 6 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内吸引着大量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并且主要是围绕着中国股票市场,重点研究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两个个市场的溢出效应。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影响都很大,在长期的研究者,许多学者发现,当各个地区的资本市场的互动越频繁,那么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就会越加紧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也就越大。本文以沪港通开放为重要的时间标志,在之前学者的研究之上深入研究,将香港市场对于上海市场的溢出效应数字化、具体化,衡量了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收益、波动溢出的大小及方向,研究了沪港通的开放是否可以让香港市场引领上海市场走向一个更加完善、开放的国际化市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如今,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愈发地紧密,这就导致了各个金融市场对全
球金融系统的影响愈发增大,一个国际金融市场引发的危机会导致许多与此相关的金融市场都受到巨大影响,最终影响到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鉴于此,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如何对这些市场间的风险进行准确地衡量、如何在确保新形势下加强市场间联系的同时又可以及时规避风险的蔓延以及判断风险后续的趋势,这些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本文拟解决以下问题: 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展各项对外开放政策,以“沪港通”为代表的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同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首先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入,外资对内地资本市场了解与控制更加细致与深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资本开放对于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尤为重要。一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受到资本开放的冲击,外国投资者对于信息的传导以及分析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个股的定价效率。然而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并不完全,且对外资的进入以及投资标的的限制较为严格,导致外资对于内地市场的影响受限的尴尬局面。在此现实背景下,资本市场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影响已然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命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证券市场植根于转型经济中,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司法体系效率不高,金融系统尚未成熟。因此,处在当前逐步扩大的开放步伐下,理清以沪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开放政策下外资对于内上海a股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张东祥(2017)认为“沪港通”显著增加了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尤其是表现在具有高市盈率的主流行业,两地的联动性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对于两地资本市场的融合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郭阳生(2018)针对沪港通政策进行了研究,认为政策的实行贯通了内地与香港之间资本市场的融合,有利于加快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沪港通”政策的实行,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这种政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胡振华(2018)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依据构造了反映股价信息反应速度和程度的指标,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对“沪港通”前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变化进行了检验得出结论:“沪港通”的开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主要体现在信息反应程度的提升上,而对于信息反应速度并无明显提升。董秀良(2018)的研究集中于股价对公司未来盈余反应能力和现金流反应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两项能力在“沪港通”开通后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下降趋势,由此得出“沪港通”并没有达到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的效果。钟覃林和陆正飞(2018)以 2012 至 2015 年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 PSM-DID 方法研究了沪港通政策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沪港通机制能够加速公司特有信息融入到股价中,显著降低股价的同步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知情交易以及公司治理机制作用于股价信息含量。吕大永(2017)对于沪股通标的股票的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沪港通”开通后沪股通标的股票的信息含量有了下降趋势。连立帅(2019)认为“沪港通”可以从优化投资者结构和提高股价信息含量两个方面,提高资本的配置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定价效率的作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2022年12月10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2月31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18日: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5. 参考文献
[1]高国华,潘英丽.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动态 covar 方法的分析[j].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12):1753-1759.
[2]毛菁.罗猛银行业与证券业间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 covar 模型的分析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