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上世纪末基金正式出现在我国证券市场至今,我们见证了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当今市场上,基金数量已达千余只,产品相似度极高,要想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基金需要明确自身投资风格,使投资者找到与其风险收益需求相匹配的产品。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受到市场环境、净值排名压力、羊群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金很难长时间保持投资风格的稳定,投资风格时常出现差异化现象。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基金改变投资风格都是为了寻找好的投资机会,获取更高的回报,然而这种改变却使基金偏离了投资者购买它的初衷,增加了投资者的潜在风险。
为此,本文着力于研究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差异化与基金业绩间的关系。希望得到的研究成果能够使投资者关注基金的投资风格,并促使基金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选择最合适的投资风格,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引言,指出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是文献综述,摘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差异与业绩关系的主要观点;三是进行基金投资风格差异化分析,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基金投资风格的衡量指标,对我国市场上的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四是结合第三部分的研究成果,加入基金业绩指标,研究基金投资风格的差异化给基金业绩带来的影响;五是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改变的研究,中外学者都有所涉及。具体来看国外的研究比较早,研究方法比较成熟,得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结论。代表性的学者Sharpe (1992)在多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基于收益率波动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基金收益率波动对各种风格资产收益率波动的敏感性大小来分类,从而开创了基于收益率波动的“纵向分类方法”,并且进行了风格类型的变动分析,这对之后机构投资者风格变动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Bushee (1998) 基于截面分类的视角研究了机构投资者风格变动情况,具体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截面风格特征,包括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水平、变动程度以及交易量对当期盈余敏感度三类指标,把机构投资者分为短期投资型--偏好多样化的投资和频繁的组合变动,一般会采用‘买好卖坏''''战略;长期投资型--偏好均衡投资,不轻易变动投资组合,注重“关系投资';以及准指数型--偏好多样化的投资,但相对不轻易变动,并且分年度考察了相同机构投资者在不同年度的风格类别,如果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年度类别归属不同则认为机构风格类别发生了变化,最终研究结论表明确实存在机构投资者风格类型变化的现象。国内的相关文献不多,主要是对国外一些研究的介绍和方法的初步运用。如李颖、陈方正和李源海(2002)研究了美国共同基金投资风格持续性问题,认为大盘/小盘和价值/成长两项风格中仅改变一项的基金业绩做好,风格不变的居中;曾晓洁、黄嵩和储国强(2004)按照Sharpe (1992)的风格分类方法对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划分,对实际的投资风格相对于招募说明书设定的投资风格的变化以及基金在牛熊市转换过程中投资风格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基金投资风格发生了较大偏离的结论;王敬、刘阳(2007)采用三分法和回归分析对基金投资者风格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基金保持或者改变投资风格会对其未来业绩产生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2月,拟订提纲。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电子网络、杂志以及硕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填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至3月,完成初稿。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前期拟订出的提纲,充实论文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具体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3月至4月,反复修改初稿。仔细阅读初稿,对其不足之处以及语句不通顺之处进行修改,并查阅近期文献充实论文。
5. 参考文献
[1]石美娟,童卫华.机构投资者提升公司价值吗[j].金融研究, 2009 (10) :150-161.[2]李颖,陈方正,李源海投资风格类别及持续性对基金业绩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 2002 (10) :39-42.[3]王敬,刘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保持还是改变[j].金融研究, 2007 (8) :120-130.[4]杨朝军,蔡明超,徐慧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风格分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 :359-367.[5]曾晓洁,黄嵩,储国强基金投资风格与基金分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4 (3) :66-78.[6]周铨,朱洪亮,李心丹基于因子聚类方法的基金风格分类研究[j].南方经济, 2006 (12) :61-6
[7]刘荔.基金投资风格与投资管理[j].价值工程, 2003(2):67-68.[8]易力,胡振华.风格择时能力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 2016(4):41-51.[9]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分析与比较[j].赵宏宇.证券市场导报.2005(10)
[10]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和投资风格变异研究[d].傅安里.湖南大学2013[11]brown, s.j.and w.n. goetzmann.mutual fund styl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7 (43) :373-399.[12]bushee, brian j.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myopic ramp;d investment behavior[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8 (73) :305-333.[13]bushee, brian j.'d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prefer near-term earnings over long-run val-u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1 (18) :207-246.[14]chan, l., h.chen and j.lakonishok. on mutual fund investment style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0 (15) :1407-1437.[15]kim, m., r.shukla, and m.thomas .mutu-al fund objective misclassification[j].journal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0 (52) :309-323.[16]sharpe, w.f. asset allocation:management style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92 (18) :7-19.[15]utete, g.y.'institutional investor preferences and firm value', ssrn working paper,200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