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探讨开题报告

 2023-01-14 11: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活动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金融分业管制政策,致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热衷于多元化经营并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向其他业务领域渗透。

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可以预期,混业经营将成为国际上各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基本模式。

从长远来看,中国金融业最终将融入全球竞争之中,与世界各国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于一身的金融巨头进行角逐,中国金融业实现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体制变革是必然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将从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发展状况入手,在介绍混业经营模式发展历史的同时,选取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对国内商业银行当前分业经营体制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模式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大纲如下:首先,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混业与分业经营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

然后介绍国内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体制下发展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绩效与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下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同时对比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两个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寻找最合适我国国情的经营模式,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模式转变的意见与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王晓光(2013)认为,我国银行业近几年来一直在金鹰模式方面进行转型,但仍停留在初步和表象阶段,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内部资源受到制约,同时银行收入的信贷依存度偏高,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同时监管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漏洞;

王建波(2016)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率反弹、监管#8220;宽进严管#8221;等,导致多家银行利润增速逐步放缓并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多种迹象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处在了盈利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资产规模扩张和净利息差来赚取红利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各家机构必须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及盈利模式,来适应当今金融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提纲

1.引言

1.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探究 [j] 《生产力研究》2013年8期 王晓光

[2].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构成分析 [j] 《商业时代》2011年29期 吴东立

[3].刍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调整 [j]《征信》 2014年3期 杨育婷罗晶徐培文

[4].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6年1期 刘新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