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数字鸿沟”。目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大多是从其定义、测度、现状角度展开的,也有部分学者围绕数字鸿沟对不同群体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城乡间数字鸿沟现象、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现象以及男女间的数字鸿沟现象等等,然而却较少有文献涉及到数字鸿沟与居民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问题。
事实上,居民作为单独的个体不可避免的要处于某个或多个社会网络之中,这种社会网络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社会关系”。而无论城乡之差,年龄之差,性别之差都会影响居民社会网络的构建,当认为上述差别与数字鸿沟现象有关时,也就暗含了数字鸿沟与居民社会网络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究竟表现为对社会网络的正向激励作用还是反向惩戒作用,这种关系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这种关系是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等问题也需要深入探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数字鸿沟的实证研究以及数字鸿沟与社会资本之间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cfps数据从实证角度论证中国居民社会网络与数字鸿沟间是否存在关系,其次探究上述关系表现为对社会网络的正向激励作用还是反向惩戒作用,接着对上述关系的影响进行异质性分析并探究上述关系是否存在双向因果性,最后分析上述关系背后可能的作用机制并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数字鸿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弥漫性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个人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媒介,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权利结构。由于人类对信息技术理解的不断深入,数字鸿沟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演进。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在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转变为“一个多维度的、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一系列复杂鸿沟的现象”。在即将实现万物互联的当下,有必要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并扩充新的实证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1-2022.11.30)——完成选题工作;
第二阶段(2022.12.1-2022.12.31)——完成开题工作;
第三阶段(2022.1.1-2022.3.31)——完成初稿和选题复查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falling through the net: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http://www.ntia.doc.gov/,january2001.
[2]bruno,g.,esposito,e.,genovese,a.,amp;gwebu,k.l.a critical analysis of current indexes for digital divide measurement.the information society,27(1),2011.
[3]sarkar,u.,karter,a.j.,liu,j.y.,adler,n.e.,nguyen,r.,lpez,a.,amp;schillinger,d.social disparities in internet patient portal use in diabetes:evidence that the digital divide extends beyond acces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association,18(3),201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