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水平与预期寿命的关系开题报告

 2023-02-04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口预期寿命,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在同一期间出生的人口在自然状况下预期能够从出生直到死亡所经历的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死亡水平的综合指标。它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计算人口质量指数(PQLI)、人类发展指数(HDI)等国际对比指标的基础。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将“人均预期寿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将“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作为核心指标,并围绕其构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指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的2018年版的《WorldHealth Statisitcs》中提到的各国人口预期寿命,中国预期寿命为76.4岁,全球排名52位。当前,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因此,探索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水平,缩小世界各国平均预期寿命水平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不论国家或地区,人口预期寿命都会收到诸多因素影响,譬如经济、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因素。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可以发现,这些因素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探寻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以及确定各影响因素对人口寿命具体的影响程度,从而寻找经济状况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口预期寿命现状进行分析,如何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水平,缩小世界各国平均预期寿命水平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从经济发展状况这一角度来探究预期寿命的问题,并为今后的发展做出预测。与此同时可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更全面认识并提出建议,结合实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做出正确的提高包括中国平均预期寿命水平,缩小世界各国平均预期寿命水平差异的宏观政策安排。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1)背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2)文献回顾(3)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于预期寿命问题都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寻找经济状况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探寻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具体如下述。

国内研究现状,一部分国内学者通过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平均预期寿命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其最主要的因素有经济、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例如国内学者高敏雪发现发达国家不同年龄段的预期寿命常常会呈现出与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形态。而马淑鸯分析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发现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大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的潜力。苟晓霞在论文中指出目前世界各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异显著,不仅平均预期寿命高低悬殊,而且两性差正负不同,并呈'富国寿长、穷国命短'两极分布。王晶、雷海潮则得出结论,全球期望寿命总体上有改善趋势,但各国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改而善全球期望寿命的潜力在于发展中国家。通过国内数据进行中国省际人均预期寿命相关研究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学者明艳、董志勇发现经济、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因素对人口健康水平起着大小不同的作用,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城乡差别。童丽珍、李春森发现总体趋势来说国民寿命与gnp及文化程度三者为多元线性关系,国民寿命随着gnp及文化程度的增长而增长。齐亚强、李琳利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收入不平等程度以及教育和卫生基础资源状况是导致不同地区人口预期寿命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郭玉玲研究表明影响我国省际人均预期寿命时空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金刚、柳清瑞和张秋秋验证出老年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有正向影响,而工作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有负向影响。王森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两性预期寿命差距的增加,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卫生资源投入的增加则可能会降低两性预期寿命的差距。

对于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经济发展状况与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同样十分关注。其就人口预期寿命对经济影响的研究问题有三类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人口预期寿命上升促进经济增长,例如renton等发现排除欧洲和中亚,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和男性出生时预期寿命的上升对于 gdp 增长的贡献比例分别是31% 和33%。mierau、turnovsky发现人口增长率变化的经济后果取决于人口变化的来源。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人口预期寿命上升导致人均 gdp增长率下降。例如acemoglu、johnson发现预期寿命增长1%,导致人口增长1.7-2%。然而,预期寿命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要小得多,无法证明预期寿命的大幅增长提高了人均收入。反而,上升的预期寿命会增加人口,会降低人均资本和人均土地,进而可能降低人均收入水平。所以,acemoglu 和johnson的估计排除了在1940 -1960 年范围内预期寿命对人均 gdp 增长的任何正面影响。剩下一部分学者认为人口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例如boucekkine等分析认为预期寿命对人均 gdp 的影响取决于当前寿命水平。desbordes在'the non-linear effects oflife expectancy on economic growth'中指出根据一个国家是否经历了人口过渡,预期寿命的收益可能对人均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预期寿命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非线性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0日: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高敏雪.平均预期寿命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统计,2019

[2]明艳,董志勇.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理论,2010,

[3]童丽珍,李春森.论国民寿命与 gnp、文化程度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