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经济增长关注的重点已由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转向到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它是社会经济系统经营管理效率定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和资本因素由技术等其他因素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又称为技术进步率。而今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因此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最开始的提出,然后索洛余值法计算,在索洛余值法基础上经过完善产生了增长核算法,在之后又产生了参数方法的另一分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之后又发展了非参数方法,包括dea、指数法等等。
我们此次旨在使用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江苏省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做实证分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江苏省下辖13个直辖市,本次研究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江苏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搜集江苏省最近十年13个直辖市有关工业的产出和投入数据,然后利用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做一定的实证分析。例如:整个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存在区域性差别?是否存在市与市的差别?如果存在,尝试找出其原因并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在时间维度上,随着科技的进步,是否最近十年江苏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还是说存在某一年或者某些年份的低谷,并试图寻找其原因,并为避免再次出现相似情况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本次研究主要有三座大山的压迫。首先第一座就是最近十年江苏省各市工业的基本数据的搜集。其次是通过数据计算得到自己想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第三座大山就是透过我们所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得到相应的信息(实证分析)。
本次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概述,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等。第二部分是数据指标的选取以及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结果分析与对应的意见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普遍学者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首先提出是索洛于195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的文章里边提出的,他在文中这样讲到:“我所要提出的新建议是一种能把由技术变化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按每一人头可动用的资本变化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离开来的基本方法”,而在他的中性技术变化(后来人们称为“希克斯中性”)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技术进步率就是我们所说的全要素生产率。由此形成了著名的索洛余值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首先假设生产函数取:
q=a(t)*f(k,l) (1)
其中a(t)是一段时间的技术变化累积效应,k、l分别是一段时间序列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之后定义ωk= 和ωl= 表示资金和劳动的相对份额,最后对(1)式做全微分,然后带入我们的两个定义式就得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的前期工作以搜集数据和计算为主,计划在三月中旬之前完成。在得到江苏省13个市最近十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之后,后期工作主要以数据分析为主,计划在4月底形成初稿,经过多次修改后,在五月初定稿,并做外文翻译。
5. 参考文献
[1] solow robert m , technical:change and aggregate production [j] ,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 1956 。
[2] ernst r.berndt;mohammed s .khaled ,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