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深了青壮年的生存压力,进而导致了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出生率增幅逐年下降;此外,得益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的改善,人们的普遍寿命得以延长。在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展的不均衡,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前往城市工作、读书甚至是定居,多方面使得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目前还有近300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这是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必须做好的工作;同时,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也是目前有待攻克的两大堡垒之一。所以,农村空巢老人可以说是弱势中的弱势,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
但问题的解决需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想要一步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改善到如城市老人一般的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本研究计划运用stata对chip数据进行处理及剖析,研究同处于农村的大环境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农村非空巢的老人家庭之间的差距及影响差距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阐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回顾相关内容的研究动态,开展文献综述,提出研究视角、方法、目标及技术路径,给出本研究的难点、创新及不足
2、利用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水平与农村非空巢的老人家庭进行多方面对比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相关研究
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在不考虑老年人的健康贫困、精神贫困等多维贫困问题的情况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22.9%的人(4240万人)的消费水平位于贫困线以下。姜向群、刘妮娜(2013) 在对农村老年人过度劳动参与问题的研究中指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存在农村老年劳动力过度参与劳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是老年人自愿或享受参与劳动,而是在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城乡二元户籍制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下形成的。同时研究中指出,过度参与劳动会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姜向群、刘妮娜从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吸引劳动力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强调自愿的适度性劳动,使得农村老年人能够轻松愉悦的享受晚年生活。[1]张馨月(2019)基于对河北省y县农村老年人的实证分析得出,农村老年人在健康与医疗和精神维度较贫困,生活水平维度贫困贡献率较低,其中健康教育和文娱活动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高,日常生活能力和饮用水的贡献率较低。同时,张馨月研究得出,影响农村老年人多维贫困的因素主要有:在个人特征方面主要有年龄、配偶健在、受教育水平;在家庭禀赋方面包括子女探望次数、居住方式、健在子女数量;在社会公共福利制度方面主要有低保、医疗保险;在社区服务方面包括社区服务、保健知识、组织社会和文娱活动。[2]
(二)农村空巢老人相关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09.21-2022.11.29检索阅读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写读书笔记,交指导教师审阅;同时根据文献阅读和研究,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
2、2022.11.29-2022.04.18 完成外文文献的翻译,返校后交原稿和译文;
5. 参考文献
[1] 姜向群、刘妮娜 《我国农村老年人过度劳动参与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3.12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多维贫困测度研究——以河北省y县为例》, 河北经贸大学,张馨月,指导教师:戴溥之
[3] 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报,2003年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