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智能垃圾桶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2023-11-28 08: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安全、节能、智能化的家居生活,而垃圾桶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在当前智能化时代,垃圾桶向着“自动智能化”发展,由于智能垃圾桶的低成本和便捷,它的市场将被无限扩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设计一款可以解放人的双手的智能垃圾桶,可以大大减少公共场所和细菌的接触。

本课题基于上述考虑,要求选用合适的STM32主控单片机,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垃圾桶控制系统,选用合适的传感器,结合手势控制技术,实现垃圾桶无接触式开盖合盖功能,并结合烟雾传感器模块对垃圾桶可燃状况进行检测预警。本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优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次课题的关键问题在于:

第一:硬件连接,根据各模块的大小和特定的安装位置,如红外避障传感器要安装在垃圾桶盖的内面,实现对传感器与障碍物的距离检测,然后对电路进行整体布局,包括各元器件的摆放位置,特别注意的是,不同模块的所需要的电压是不同的,比如主控芯片需要 3.3 V 电压供电;步进电机的输入电压不能过低,电压过低电机的旋转可能会不正常,电机的旋转驱动能力出现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开盖的情况等。

第二:系统调试,首先要制定一个系统的调试方案,先是软件调试,即先对本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单独测试,包括对各个模块的软件部分的参数调试与参数分析,其次是将所有调试完的模块进行软件部分的整合,再进行整体的功能调试和参数的改进。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垃圾桶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智能化时代,垃圾桶向着自动智能化发展。由于智能垃圾桶的低成本和便捷,它的市场将被无限扩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该智能垃圾桶可以解放人的双手,减少公共场所和细菌的接触。垃圾桶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智能化时代,垃圾桶向着自动智能化发展。由于智能垃圾桶的低成本和便捷,它的市场将被无限扩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该智能垃圾桶可以解放人的双手,减少公共场所和细菌的接触[1]

采用stm32芯片,并且依据本身所需的模块资源选用较为经济的stm32c8t6单片机,不仅可以满足舵机的定时器及i/o口输出pwm的需求,还可以满足本设备所需传感器检测原件i/o口的需求,以及外部中断的需求,对于oled屏幕的iic协议的传书也有很高的适用性[2]。自身功能强大,接口相对简单,具有高集成度的特点,无需再添加更多扩展芯片,且在编程语言方面也更加便捷,成为该方案的理想选择[3]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是控制装置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采集室内人体红外对象的活动情况[3],它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模块,其灵敏度高、功耗低,当人进入感应范围时输出高电平,人离开感应范围时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4]。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发出波长约为10μm的红外线。这种人发出的红外线首先经过红外感应元件的菲尼尔滤光片,由滤光片对红外线信号实施增强,然后将增强信号聚集至能够感应红外线的感应源上[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本次课题的主控为stm32f103c8t6单片机,驱动模块选用motorservo电机、一个前轮两个后轮。通过人体检测模块传感器mh-b和红外距离模块tcrt5000来检测人员停留情况和操作人员的手势等。通过mg996舵机来控制垃圾桶盖的打开和关闭。paj7620u2手势识别传感器可以识别9种手势,我们使用paj7620u2手势识别传感器使得人和垃圾桶建立通信,可以通过手势控制垃圾桶的开盖关盖等操作。使用jq6500语音模块进行人机交互。烟雾报警模块有mq-2烟雾传感器和buzzer蜂鸣器。

1、自动开盖功能:方案一:当有人靠近垃圾箱丢垃圾时,用户不需要对垃圾桶进行任何操作,只需停留一段时间,则垃圾桶开盖驱动电路工作,自动打开垃圾桶。方案二:当用户需要丢垃圾时,用户需要做出相应的操作手势后,垃圾桶盖才会自动打开。

2、自动关盖功能:方案一:当人丢完垃圾离开时,人体检测模块传感器mh-b检测不到人体,垃圾桶的盖子延时一段时间自动关闭。方案二:用户对完垃圾后,做出相应的操作手势后,垃圾桶自动关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1周(2.20-2.24)

接受任务书,领会课题含义,按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第2周(2.27-3.3)

阅读相关资料,理解有关内容;写出开题报告一份;

第3周(3.6-3.10)

进行电路元器件选择、参数计算等,进行软件结构和流程图设计;

第4周(3.13-3.17)

进行软件设计、程序调试;

第5周(3.20-3.24)

搭建、焊接硬件电路,并对硬件部分进行测试;期中检查;

第6周(3.27-3.31)

继续进行软件设计、程序调试;

第7周(4.3-4.7)

电路硬件和软件部分联调,同时提交论文提纲给指导老师审阅,在指导老师审阅通过之后,按照提纲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第8周(4.10-4.14)

进行系统的整体调试,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第9周(4.17-4.21)

软硬件联调;验收成果;

第10周(4.24-4.28)

完成毕设论文查重,提交毕设论文终稿和查重报告,接受答辩资格审查;

第11周(5.1-5.5)

评阅教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第12周(5.8-5.12)

答辩结束;

第13周(5.15-5.19)

检查毕设文档;毕设结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