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 属于黄单胞科(xanthomonadaceae)、溶杆菌属(lysobacter),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细菌(christensen cook, 1978)。该菌gc含量较高,有滑行现象;能产生多种胞外酶,包括几丁质酶、蛋白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能降解不同植物病原菌的细胞壁组分(kobayashi et al., 2005)。该菌对许多植物病原真菌、卵菌、革兰氏阳性细菌以及线虫均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palumbo et al., 2003; li et al., 2006; qian et al., 2009)。该菌易于培养、发酵和保存,防效稳定,对环境友好,是一种具有明确应用前景的生防细(zhang et al., 2000; folman et al., 2003)。
除产生丰富的胞外水解酶外,产酶溶杆菌还能合成多种小分子抗菌物质(xie et al., 2012)。hsaf(heat stable antifungal factor)是产酶溶杆菌中新报道的一种结构全新的广谱型抗真菌物质(yu et al., 2007)。同时,该物质对丝状真菌的作用方式也是独特的,即通过抑制真菌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改变丝状真菌细胞膜中的鞘脂类化合物的组成,从而影响真菌菌丝的极性生长(li et al., 2006)。由于哺乳动物和植物中鞘脂类化合物的组成与丝状真菌差异较大,因此hsaf对人类和植物无害,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抗菌物质。wap-8294a2是产酶溶杆菌合成的一种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环十二肽类抗生素。该抗生素对人体病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已在日本进而临床二期,有望近期投入市场,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医用抗生素。前期工作中,本实验室已经明确了hsaf和wap-8294a2在产酶溶杆菌oh11中的生物合成机制,但其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
莽草酸途径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真菌中。该途径由七种酶(aroabcdefg)催化,将底物4-磷酸盐赤藓糖和磷酸烯醇丙酮酸合成终产物分支酸。分支酸是合成一系列芳香族化合物重要前体,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叶酸辅助因子、吩嗪、铁载体和水杨酸等(floss, 1997; herrmann and weaver, 1999; dosselaere and vanderleyden, 2001; van lanen et al., 2008)。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拟对莽草酸合成基因簇中关键基因aroa进行突变,结合表型分析,明确莽草酸途径是否在产酶溶杆菌中调控df、hsaf和wap-8294a2的生物合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该途径是否通过df信号来调控hsaf和wap-8294a2的生物合成。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产酶溶杆菌oh11中的aroa基因,并通过后期的拮抗实验、抗菌物质的活性测定以及互补实验研究该基因的功能。
实验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处
1、针对oh11菌株基因组中gc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特定的pcr体系;
2、采用无标记基因敲除的方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3年4月2013年5月:查阅文献
2、2013年6月2009年7月:构建载体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