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意义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lepidoptera:pyrlidae),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1],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及四川等省。二化螟为寡食性害虫, 危害水稻为主,也危害茭白、野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稗、慈姑、蚕豆、油菜、游草等。以幼虫危害水稻, 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危害,造成枯鞘; 2 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危害, 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 孕穗期造成死孕穗, 抽穗期造成白穗, 成熟期造成虫伤株。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二化螟对许多杀虫剂已经产生了很高的抗性[2]。据报道,仅二化螟、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在亚洲造成的稻谷损失大约占总产的 10 %左右[3]。近几年来, 温室效应使冬季气温不断上升, 栽培上单、双季稻的混栽及轻型栽培的推广又为二化螟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目前缺乏高效的杀虫剂, 致使近几年二化螟种群大幅度回升[3]。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有关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近10年来用于防治二化螟的药剂主要有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高效药剂,二化螟对这些高效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持续监测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的抗药性、掌握二化螟的抗药性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指导稻田合理用药,对保障农药的减量精施和水稻的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4]。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实验室的实验用虫种类多,通过对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监测来防治二化螟; 在低抗药性和敏感地区应减少使用次数和用量, 达到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此外本实验室长期对二化螟对于阿维菌素的抗药性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减少防治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虫源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通过进行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监测可为不同地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用药指导。如在低抗和敏感地区可以继续使用该药剂,在中抗地区应限制该药剂的使用次数,并与其他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高抗地区建议暂时停止使用该药剂,以利于其敏感性恢复,从而达到延缓阿维菌素抗性发展的速度的目的。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研究从2018年3月份开始,首先对不同种群的二化螟进行人工饲养,然后获取实验所需的四龄幼虫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群的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预计于2019年3月份完成。此举有利于掌握国内二化螟的抗性现状进而采取有效的抗性防治措施,有助于对国内二化螟的虫害达到有效大的控制,减少农作物产量损失,降低防治成本。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