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菇渣对梨园土壤肥力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梨是我国第三大落叶果树,其种植面积约为1113千公顷(国家统计局,2017)。与其它农作物一样,土壤肥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梨果的产量和品质[1]。长期以来,化肥的大量施用满足了作物生产的营养需求,但化肥利用效率较低,还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酸化、作物品质下降等[2-3],不利于果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中存在着大量有益微生物,可以参与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二者构成共生关系。同时还可以缓解土地干旱,改善土壤贫瘠结构等,是一种高度互利统一的共生系统[4]。同时,依靠微生物生理循环活动也可以改善土壤基质的贫瘠状况,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的生理活性,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中常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amf会从宿主植物处获得多至20%的碳水化合物成分,从而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致密的菌丝网络。
就目前研究而言,amf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植物对于氮磷等元素的吸收[5-6],有效缓解植物的干旱胁迫[7],还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抗性[8]。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植物脯氨酸含量并且减少叶绿素含量的下降[9];可显著降低植株叶片的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含量,从而降低由干旱引起的活性氧毒害[10]。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于杜梨生长及其根系构型的影响,初步阐明丛枝菌根真菌的调控作用。
研究内容:1.测定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杜梨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2.测定丛枝菌根真菌对杜梨根系构型的调控作用。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丛枝菌根真菌菌株与杜梨的匹配关系及其对杜梨根系构型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采用直尺,天平,量筒等实验室常见仪器对根系生长指标进行测定。
2.采用氯化三苯基四碳唑法(ttc法)进行根系活力测定。
4. 研究创新点
采用盆栽实验,因其体积小,栽培植物数量较少的特点,与大面积栽培相比容易控制其反应条件,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准确度创造了条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选择生长时长合适的杜梨苗进行接种实验,并置于温室中培养
2.将适宜植株培育至一定生长时段,取其根系基质进行流水冲洗等处理,进行鲜样指标测定以及相关生理形态指标测定,剩余部分适当处理后用于其余指标测定。
3.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amf对杜梨苗根系构型进行阐述,并完成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