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造园艺术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的目光。
而园林图像作为记录、传播和研究拙政园的重要媒介,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蕴。
对苏州拙政园园林图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苏州拙政园作为研究热点,学界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苏州拙政园的研究起步较早且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历史与文化研究:学者们对拙政园的造园历史、文化内涵、思想渊源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苏州拙政园为中心,系统梳理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园林图像,探究其演变轨迹、审美特征、传播方式以及文化内涵。
1. 主要内容
1.拙政园园林图像的类型与演变:本部分将对拙政园园林图像进行分类,如绘画、版画、摄影、影视作品以及数字化图像等,并分析不同类型图像的特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实地考察,对苏州拙政园园林图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与苏州拙政园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园林专著、图录画册、研究论文等,了解拙政园的历史沿革、造园艺术、文化内涵等,为图像研究提供背景知识。
查阅相关理论文献,包括图像学、传播学、美学、文化学等,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突破传统研究对文献资料的依赖,以图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解读苏州拙政园,为拙政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研究内容的拓展:将苏州拙政园图像纳入研究视野,系统梳理其类型、演变、审美特征、传播方式以及文化内涵,拓展了拙政园研究的领域。
3.研究方法的综合:将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并辅以实地考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增强研究的深度和说服力。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上海: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9.
[2]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3] 陈从周.说园[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