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诺的归家路”主题图形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自2010年以来,留守儿童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外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区,例如泰国、越南、非洲等。儿童的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这些特殊的未成年群体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与父母分隔两地,他们难以接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心理上容易走向极端。除此以外,有些人认为留守儿童就是问题儿童,他们在与留守儿童相处时往往会表现出同情、厌恶或是冷漠,这一类人的观念中,留守儿童就是弱势群体,需要别人的援助。经过一些资料的对比反馈来看,四川的留守儿童规模最大,所以选择四川大凉山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主题图形设计。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诺诺的归家路”主题图形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诺诺的归家路”主题图形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公众关于留守儿童的负面印象。
一提到留守儿童,大多数的人首先会想到留守儿童面对的各种困难,这类困难一部分呈现在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还有一部分埋藏在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心底。其实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和正常的孩子是一样的,但是有些人会将留守儿童简单归类为问题儿童,但是留守儿童不是等同于留守儿童。“诺诺的归家路”主题图形呈现的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场景以及与父母相处的画面,来表现一位留守儿童在面对接到父亲的电话、给父亲送行等不同场景时,她的一些行为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检索法、观察法
步骤
4. 参考文献
[1]周宪.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j].艺术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09;
[2](美)罗伯特亨利著.张心童译.艺术的精神[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10;
5. 工作计划
(一)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第3周前任务书下达,
第6周进行开题,提交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