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审丑研究——以禄康公园现象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文化审丑是指,围观者在审丑心理的驱使下,为了达到一种精神刺激和心理满足而去对某种文化现象进行评价的行为。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很容易对平淡的日常事物变得迟钝、甚至麻木。“丑文化”走红只是一种低俗化的娱乐现象,迎合了审丑思潮和全民娱乐的心理,但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却不容小视。进入21世纪,大众文化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大众“审丑”情趣化越来越成为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表征。大众的“审美趣味”正嬗变为“审丑趣味”,消费丑行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精神作料。大众文化呈现出审丑情趣化的倾向,表现为大众有意识地嬉戏人生、颠覆价值、躲避崇高。大众审丑情趣化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的控制问题。
审丑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社会活动产生的重要成果。然而,如果“审”的标准缺失,成为无意义的围观、跟风、追捧状态,审丑凌驾于审美之上,在社会活动中异常凸显,那么审丑原本追求美的意义也会随之消失,社会上便会出现审丑异常凸显的状态,也就是审丑文化异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 少数民族文化审丑的现象与根源。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体制转型的加快,利益格局的调整,再加上网络传媒的兴起,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文化场域,各种文化资本和文化要素,包括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相互交织成一个巨大的文化结构和空间体系,对传统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强烈影响。其中,审丑文化就是一个典型。本文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少数民族文化审丑具有哪些表现形式,其根源又是什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杨舒(2017)认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新媒介蓬勃而生,借助各类短视频平台,土味亚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亚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的逃避心态。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给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碰撞带来了更多的话语空间,面临着被异化或收编的未来。 易鹭(2015)认为,“审丑”这一美学范畴在艺术领域随处可见,对于“审丑”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由此显得至关重要。运用多种比对手法,从多维角度、全球文化的交融、国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借鉴、契合当代审美的视角等方面对审丑意识在绘本中的影响和应用展开理论研究。绘本中的“审丑”形象变迁,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不断加强,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之下,“审丑”在各领域学科相互渗透中延伸出全新的内涵和意义。
赵子薇(2017)认为,搭乘移动互联网的快车,恶搞及其数不胜数的作品在网上遍地开花。当下繁荣的互联网不仅为恶搞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书写环境,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平台——短视频,这使得传统的恶搞在移动互联网空间中再次成为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本文以青年亚文化视角切入,以恶搞明星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恶搞的源流和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典型案例作品探究明星类恶搞短视频的创作情况及其亚文化特性。研究发现,明星类恶搞短视频创作大量使用了无限自由的拼贴叙事、刻意夸张的戏仿调侃等创作手法,充满了对明星的解构与嘲弄,体现出新媒介技术下的仪式性抵抗、去中心化的狂欢和文本奇观下的符号游戏等三大特征。在创作与传播的现象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明星类恶搞短视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指出该现象将加入审丑文化的狂欢和嬗变为粉丝文化两种可能发展前景。一方面,恶搞短视频唤醒了公众话语权意识,实现了对明星公众人物的监督,同时还发挥了媒介娱乐功能,彰显出自由创作的精神。另一方面,恶搞实践文本的过度繁殖及其不良信息的泛滥也造成了意义的流失和对明星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在对恶搞短视频的监管中,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并加强网络传播平台的管理,还要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自我治理意识,如此才能避免陷入审丑文化的狂欢,从而有助于创造绿色文明健康的网络娱乐文化。张成地(2020)认为,审丑与审美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当前社会大众的审视观念,审丑与审美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其最终目的却殊途同归,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追求美,因为有审丑的存在,才使得审美更完整、更充实;审丑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社会活动产生的重要成果。然而,如果“审”的标准缺失,成为无意义的围观、跟风、追捧状态,审丑凌驾于审美之上,在社会活动中异常凸显,那么审丑原本追求美的意义也会随之消失,社会上便会出现审丑异常凸显的状态,也就是审丑文化异化。审丑文化异化倾向的表现与危害在于:审丑的目的不再是通过否认非理性的行为,使人们从麻木的网络世界回归到清醒的现实;消解了主流价值观;造成社会精神的荒芜和生命个体的迷茫。审丑文化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泛娱乐化,社会原因在于主流媒体的集体失声,经济原因在与注意力经济过分关注以及过度推崇消费者主权理论。要去除审丑文化异化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对网络短视频平台的把关,对公共舆论信息监管,提高广大网民受众的媒介素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对于文本特征选取,信息探索研究对于路康公园里出现以夸张的舞姿和表情跳舞所走红的网红,因此赢取了利益和关注度。从而出现诸多,从服装,舞姿和形态方面来夺目,想成为网红的模仿者。扭曲了人们理解名族文化的真正意义,出现了对于名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公园文化本身是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和人们对于闲暇生活中添加生活方式的地方。但是因为网红文化的产生出现了很多年轻长时间为了走红而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跳着名族舞,并且传播到各个短视频APP里。需要追踪各个短视频博主的想法和人们的评论。进行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实地调查。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
5. 参考文献
1. 王伯男. 审丑——美学评价的逆向思维[j]. 社会科学, 2012, 000(001):185-192.
2. 程勇真. 当代审丑文化崛起之价值学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5):93-96.
3. 李楠. 儒学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8, 39(11):86-8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