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
后线索效应: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在记忆项目消失之后呈现的注意线索也能提高视觉工作记忆的成绩。
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记忆项目出现之后呈现一个线索,线索是用来提示人们之后探测任务所需要进行编码存储的项目的信息,这个线索被称为后注意线索,简称后线索。
后线索效应就是后线索引导被试的注意指向内部记忆表征,影响了对视觉知觉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进而提高视觉工作记忆的表现(刘童,2017)。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是在连续报告任务中后线索和探测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和线索有效性对后线索效应的影响,预期目标是研究在不同时间间隔或线索有效性类型下被试在有后线索出现的连续报告任务中的视觉工作记忆成绩的差别,以探究后线索效应更深层的机制。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计划通过连续报告任务来研究后线索效应。关于刘童等人在无效后线索存在时的空间后线索效益的实验中采用的后线索和探测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固定为800ms,而后线索效应出现在后线索阶段300ms后即至少被试需要至少300-500ms来充分使用后线索提高反应正确率,该实验中中性后线索条件下被试的正确率和无效后线索条件下被试的正确率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刘童,2017)。综上将本实验时间间隔的两个水平分别设置为300ms和800ms,将线索有效性设置为有效和无效两种水平。实验一:时间间隔和线索有效性对空间后线索效应的影响
自变量:时间间隔(300ms、800ms),线索有效性(有效、无效)
实验流程:首先在黑色背景的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1500ms,接下来在中央注视点的四个象限呈现四个不同颜色的圆形色块300ms,并且这四个圆形色块的颜色各不相同,圆形色块刺激消失后,间隔1000ms,在屏幕上会呈现一个有指向意义的箭头线索(空间后线索指向之前四个记忆项目其中某一个项目的位置),呈现时间均为100ms;之后间隔时间分别为300ms、800ms,最终在屏幕左上或左下或右上或右下位置上出现一个有问号的空心圆,要求被试根据之前记忆项目中该位置的圆形色块的颜色按键反应。本实验任务为“颜色报告任务”,被试此时需要通过键盘相应的六种颜色按键进行反应(按键按键对应分别为红1、黄2、蓝3、绿4、紫5、白6,实验前在对应按键上贴上颜色标签对颜色键进行指示),表明之前出现在该问号位置上的记忆项目的颜色,按键后,问号圆会消失,单次实验完成。整个实验共120个trails,其中包含有效线索(后线索阶段呈现的箭头指示的位置和之后探测阶段问号圆位置一致的线索)间隔时间300ms30个trials、间隔时间800ms30个trails;无效线索(后线索阶段呈现的箭头指示的位置和之后探测阶段问号圆位置不一致的线索)间隔时间300ms30个trails、间隔时间800ms30个trails。保证所有trials中的记忆刺激不重复且随机出现,三种条件随机呈现,实验操作在所有的被试间进行平衡。被试首先进行包含6个trials的练习阶段,熟悉实验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在确保反应正确率的前提下尽快地做出反应。
实验流程图:
实验二:时间间隔和线索有效性对非空间后线索效应的影响
自变量:时间间隔(300ms、800ms),线索有效性(有效、无效)
实验流程:首先在黒色背景的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1500ms,接下来在中央注视点的四个象限呈现四个不同颜色的圆形色块300ms,并且这四个圆形色块的颜色各不相同,圆形色块刺激消失后,间隔1000ms,在屏幕上会呈现一个有指示意义的方形色块(颜色后线索:指示之前四个记忆项目其中某一个项目的颜色),呈现时间均为100ms;之后间隔300ms或800ms,最后在屏幕上呈现一个出现过的四个记忆项目中任一圆形色块,要求被试根据该色块在之前记忆项目中的位置按键反应(左上1、左下2、右上3、右下4)。本实验任务为位置报告任务,按键后,圆形色块会消失,单次实验完成。整个实验共120个trials,其中包含有效线索(后线索阶段呈现的箭头指示的位置和之后探测阶段问号圆位置一致的线索)300ms30个trials、800ms30个trials,无效线索(后线索阶段呈现的箭头指示的位置和之后探测阶段问号圆位置不一致的线索)300ms30个trials、800ms30个trials。保证所有trials中的记忆刺激不重复且随机出现,三种条件随机呈现,实验操作在所有的被试间进行平衡。被试首先进行包含6个trials的练习阶段,熟悉实验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在确保反应正确率的前提下尽快地做出反应。
实验流程图:
4. 参考文献
[1]刘童.(2017).连续报告任务中无效后线索对后线索效应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
[2] souza, a. s., rerko, l., amp; oberauer, k. (2016). getting more from visual working memory: retro-cues enhance retrieval and protect from visual interfer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42(6), 890–910.
[3] makovski,t.,amp; jiang, y. v.(2007). distributing versus focusing attention in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psychonomic bulletin amp;review,14,1072-107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2月20日-2月26日(第1周),由导师结合论题选题要求,在毕业论文系统中提交毕业论文任务书。
2、2024年2月27日-3月12日(第2-3周),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毕业论文系统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系统中向学生下达外文翻译的原文。
3、2024年5月1日之前,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采集并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英文论文的翻译等任务,并及时填写论文指导记录表;
4、2024年5月8日-5月14日(第12周),在毕业论文系统中,完成中期检查;
5、2024年5月15日之前,在毕业论文系统中,提交初稿,进行第一次查重;
6、2024年5月20日之前,根据查重结果及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论文,进行第二次查重,并最终定稿;
7、2024年5月25日之前,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系统中,完成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意见表。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