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国外关于《美丽新世界》的研究主要分为考证研究,对比研究和性别研究。
peter e. firchnow在其文章《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讽刺》中详细指出,《美丽新世界》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讽刺,同时也可以被视为是对当今世界的一种预兆。
他认为如果社会按照现在的速度不断进步,那么终将变成美丽新世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作者赫胥黎。阿道司赫胥黎是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作为生物学家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其次,介绍《美丽新世界》。该作品刻画了一个距今600年的未来世界,在那里,人类可以通过定量且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将人从基因上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日后承担相应等级的社会工作。人类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整日沉浸在奢侈享乐之中,人们的个性和自由被扼杀,文学艺术也濒于毁灭。其创作背景是亨利福特刚刚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全球工业发生巨变。
第二部分: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国外关于《美丽新世界》的研究主要分为考证研究,对比研究和性别研究。国内对于《美丽新世界》的研究主要分为:一,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角度剖析小说;二,在具体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小说的主题;三,研究书中的文化内容。
第三部分:介绍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理论。从“我思故我在”出发,笛卡尔首先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之后,通过我的存在进一步意识到上帝和外部世界的存在。故此,发现自我是最为关键的一部,要想认识外部世界、认识自我存在,首先必须要有自我意识。主体是有自我意识的一个东西、主体是一个能动的东西、主体认识客体的能力与主体自身是不可分割的。笛卡尔的怀疑是在理性之下的怀疑,是以发现真理,得到确切知识为目的的,怀疑之后就是要使人作为理性的人而存在,根据自身理性的判断,遵循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和构建知识大厦。
第四部分:结合小说情节分析马克斯主体性得与失的外在表现。马克斯的主体性是不堪一击的。首先,马克斯也渴望能够像其他阿尔法那样自然地向低等人发号施令,但是他的个子比标准阿尔法矮了八公分,于是在与下级成员打交道时,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身体缺陷,从而陷入自卑无奈的痛苦境地。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与众不同地反思起福特社会的制度,继而产生了虚假的主体性。其次,马克斯所谓的主体性在得到另一种地位补偿时,便消耗殆尽。他从印第安村带回了野蛮人约翰后,便成了福特社会举足轻重的人,只要社会承认他是个重要人物,那么一切秩序都恢复了正常,他一下子便和那个他一向不满的世界和解了。
第五部分:结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理论分析马克斯主体性得与失的内在原因。
第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指出论文的原创性,以及不足之处。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作品,了解学者们先前的研究角度,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我的研究课题。
基于我的查阅,国外关于《美丽新世界》的研究主要分为考证研究,对比研究和性别研究。
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一,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角度剖析小说;二,在具体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小说的主题;三,研究书中的文化内容。
4. 参考文献
[1] Barr, B. “Aldous Huxley’s Brave New World – Still a Chilling Vision after All These Years” [J].Michigan Law Revie 108.6,2010.
[2] Bloom, H. ed. Bloom’s 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Brave New World [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2011.
[3] Darko, S. “Displaced Persons” [J]. New Left Review 1, 2005.
[4] Fichow, P. E. “The Satire of Huxley’s Brave New World” [J]. Modern Fiction Studies 12.4, 1996.
[5] Howe, S. “Edward Said and Marxism: Anxieties of Influence” [J]. Cultural Critique 67.9, 2007.
[6] Matter, W. W. “The Utopian Tradition and Aldous Huxley” [J].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2.2, 1975.
[7] JIANG,Qili(蒋奇丽).西方个人自由的缘起及其式微—透过《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看当下个人自由的困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8] LIU,Yingjie(刘英杰).文化极权下的非人世界[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9] ZHANG,Ying(张盈).《美丽新世界》中知识分子个性丧失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1-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老师审定签字;
5-14周:学生撰写、修改论文[11周:交一稿; 14周:交二稿];
15-16周: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16-17周: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17周: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双语者与二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的差异分析开题报告
- 汉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词研究开题报告
- 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情景喜剧言语幽默汉译研究——以《摩登家庭》为例开题报告
- 浅析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开题报告
- 《瓦尔登湖》:现代精神危机的一剂解药 Walden: Medicine for Modern Spiritual Crisis开题报告
- 家庭教育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分析开题报告
- 浅析国产视觉小说游戏英译的翻译策略——以国产独立游戏《WILL:美好世界》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Ninth-grade English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mpetencies开题报告
- A Survey on English Homework Situation i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of Suzhou 苏州市两所初级中学英语作业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 An Analysis of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English Class i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of Suzhou苏州市两所初级中学师生英语课堂互动状况分析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