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抗药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开题报告

 2023-02-13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

小麦赤霉病是国内外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hou et al, 2011; zhang et al, 2009),不仅造成小麦产量的严重损失,而且病菌产生的赤霉毒素(主要为don)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威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champeil et al, 2004; bottalico perrone, 2002)。在我国,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ein)〔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schewein) retch〕。化学防治是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一直单一使用多菌灵(carbendazim)防治小麦赤霉病,虽然早期取得了良好的防效,但是目前田间已经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hou et al, 2011; chen et al, 2009; luo et al, 2009),氰烯菌酯的出现对于治理田间多菌灵抗药性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氰烯菌酯是我国创制的第一个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007年进入商品化。前期研究表明,该杀菌剂结构新颖、作用方式独特、专化性强,主要对镰孢菌表现极强的抑制作用;但是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药剂驯化,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易产生抗药性。在田间出现抗药性之前研究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机制,对科学制定该杀菌剂的应用策略和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克隆一个或多个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相关基因,揭示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机制。

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以氰烯菌酯高等抗药性菌株y2021a的随机插入突变体文库为基础,筛选敏感或抗性显著下降的突变体;通过tail-pcr定位抗药性相关基因;利用同源双交换,构建抗药性相关基因的敲除/回复突变体,测定突变体对药剂的敏感性,解析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机制,并对抗药性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tail-pcr、double-joint pcr等

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在基因水平上揭示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机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3.62013.7 筛选敏感突变体;

(2)2013.82013.9 tail-pcr定位抗药性相关基因;

(3)2013.92013.10 构建抗药性相关基因敲除/回复载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