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穗期高温对水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3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近2/3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4亿亩左右,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3,总产量近2亿吨,约占粮食总产1/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战略性的粮食储备,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研究自然温度日变化规律下水稻孕穗期不同高温强度、持续时间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碳氮积累、分配的动态特征。

2、研究内容通过选用两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南粳41和武香粳14),通过不同程度的高温胁迫处理,分析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碳氮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水稻孕穗期高温胁迫下碳氮积累、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2013年6月-10月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进行试验,以南粳41和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室对其孕穗期进行不同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处理。

(1)高温胁迫具体处理如下:设4个温度水平,tave(tmax/tmin)分别为:27(32/22)℃、30(35/25)℃、33(38/28)℃、36(41/31)℃,并对33(38/28)℃、36(41/31)℃两个温度处理水平分别设3个持续时间(2d、4d和6d),26(31/21)℃和30(35/25)℃持续时间为4d。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近10年来, 围绕高温对水稻的影响, 国内外已开展了许多研究。

但研究温度对水稻品质影响的较多, 并主要侧重于各种生理状况、胚乳细胞形态、淀粉粒结构等,研究孕穗期高温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研究很少,特别是研究孕穗期水稻碳氮分配、积累的动态规律的更少。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预期结果明确孕穗期高温处理下水稻碳氮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特征。

2、可能存在的问题高温处理时不能准确判断选取的水稻植株是否长势一致,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3、预期进展2013年7月,搜集并阅读相关文献,确定实验方案的原理、目的和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