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体验对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10-12 11: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短暂储存和加工容量有限的系统[1],含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情境缓冲器及中央执行系统等四个成分[2]。脑成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时,空间任务更多地激活右半球,而言语任务更多地激活左半球[3]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情绪与工作记忆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两者存在共同的神经生理基础。fmri研究证实,情绪异常的患者与普通人相比,其前额叶皮质活动通常表现出异常[4],而前额叶皮质则是工作记忆功能的关键区域。这种皮层功能相互重叠的生理机制可能会导致某种偏侧性。如,积极情绪激活大脑皮层的左侧,促进言语认知任务的完成,却抑制了空间认知任务的完成。

目前对于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加工效能理论和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加工效能论将人看作是工作记忆资源有限的个体,认为消极情绪的产生会占用我们的工作记忆资源,因而导致个体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效率降低[5]。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则认为,积极情绪可以增加个体思维灵活性,扩展个体认知广度[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实验内容:本研究使用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 中筛选出 180 张情绪图片作为刺激诱发被试的情绪体验,其中负性、正性、中性图片各60张,要求被试按键判断探测刺激与刺激列阵是否相同或是否出现过,以此探究情绪体验对字符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预期结果为:在负性情绪下,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要显著高于中性情绪,在正性情绪下,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要显著高于中性情绪,负性情绪下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与正性情绪下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空间工作记忆的正确率与反应时要显著高于字符工作记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采用3(情绪图片效价:负性、中性、正性)*2(工作记忆任务类型:字符、空间)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完成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与反应时。

采用延迟样本匹配实验范式,即首先向被试呈现刺激阵列,然后刺激消失,被试将刺激阵列保持在工作记忆中,最后呈现探测刺激,要求被试判断探测刺激在之前是否呈现过,或者呈现的位置是否正确等。

本研究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范式,采用与字符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块呈现记忆任务。实验开始前,被试需听一段三分钟的舒缓音乐,保证被试的情绪状态维持在稳定状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baddeley alan.(1992).working memory. science(5044).doi:10.2307/2876819.

[2]alanbaddeley.(2000).the episodic buffer: a new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 trendsin cognitive sciences(11). doi:10.1016/s1364-6613(00)01538-2.

[3]edward e. smith amp; john jonides.(1999).storage andexecutive processes in the frontal lobes. science(5408).doi:10.1126/science.283.5408.16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3月13日之前,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并在系统中提交;

(2)2024年5月01日之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采集并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英文论文的翻译等任务,并及时填写论文指导记录表;

(3)2024年5月15日之前,在论文系统中,提交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