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关于江南民歌的教学实践探究–以《无锡景》为例开题报告

 2024-01-04 10: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初中音乐教育是青少年在接受美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与兴趣。在教学环节中,想要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本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备课、设计构思和多种多媒体结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为初中音乐教育中关于江南民歌的实践和探索,以江南民歌《无锡景》为例。首先了解江南民歌的相关概念:背景、起源等,从文化背景、音乐内涵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剖析;然后分析江南民歌《无锡景》在江南民歌以及初中音乐课本中的地位,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它的几种演奏形式;其次分析一下该阶段学生的学情,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江南民歌的看法及态度;;最后通过之前公开课的经验与相关优质课的教学观看总结,具体分析教师应该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来上《无锡景》这一课。

(2)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① 文献分析法:收集关于人音版初中音乐中江南民歌和《无锡景》的相关资料与相关文献,进行参考,以供撰写论文时引用和借鉴。

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笔者在苏州虎丘区学府中学校实习过程中参与过江南民歌——《无锡景》的演唱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与授课时所收获的经验,探索分析《无锡景》的多种课堂教学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刘永.对江南民歌(江苏段)的传承在高校音乐教学现状中的分析[J].戏剧之家,2021(12).
[2].李意.探索民歌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
[3].倪敏.苏少版音乐(七-九年级)教材中江苏民歌教学实践研究[C].南京师范大学,2021.
[4].许蓉 情感体验: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的有效途径——以市级公开课《无锡景》为例[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12).
[5].傅晓涵 《聚焦核心素养,让听、唱练习走进中学生的心中——以人教版[无锡景]》的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
[6].邱爱金.《无锡景》在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运用解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
[7].仇秀华.苏南民歌、苏北民歌风格特征探究——“苏南新民歌传承人才培养”学习心得[J].儿童音乐,2020(02).
[8].周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
[9].张云霞.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D].2022.
[10].孟丽君.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与实施[J].天津教育.2022(2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2周2月20日~3月3日下达任务书

2、第3-4周3月6日~3月17日认真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3、第5周3月20日~3月24日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