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与重点。其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亮点颇多,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加快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不仅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条件,也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因此,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多方面因素作用而成的必然。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扩大,美国、日本先后成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国际市场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并通过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比较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我国在加入wto后银行业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所以应当尽快实现金融业的转轨,以适应国外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冲击,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积极主动的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二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场竞争较充分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决定者。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是由政府推进的一项改革,政府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就是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机制决定利率的过程,其目标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后者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实际负利率,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推行利率市场化遇到的待解决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涛教授认为,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是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增强市场利率的联动性。陈教授认为,金融市场一体化就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渐消除各子市场严重分割的现象,扩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的说,金融市场一体化应以构建统一的国债市场,拓宽和规范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融资渠道为重点。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陈伟光教授认为市场化的时间次序非常重要。陈教授表示赞同中央所公布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次序安排--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陈教授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次序应为:1.货币市场利率率先市场化。2.贷款利率先于存款利率放开。3.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先于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4.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先于小额存款利率市场化。
中国农业银行胡新智认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商业银行要健全自身的风险管理体制。胡新智认为,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产品定价机制,实现内部存贷款定价的科学化。伴随着改革的推进,存贷款利率的波动幅度必将不断扩大。第二,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伴随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幅度将不断缩窄,由此将对我国银行业传统的收入结构产生重大冲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必将成为银行业迎接利率市场化挑战的重大战略抉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我国内部环境和国际外部环境进行对比,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上吸取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 参考文献
[1]陈涛.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2).
[2]陈伟光.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次序性和渐进性原则[j].国际经贸探索,2003,(11).
[3]胡新智.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2011,(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