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食甜是人类最基本的味道偏好之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受历史、文化、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各地形成了独特的食甜习惯。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传统食甜习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要素的关系,揭示地理环境对食甜习惯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饮食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饮食文化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食甜习惯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食甜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糖消费量及变化趋势:学者们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食糖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对食糖消费的影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1.中国传统食甜习惯的空间格局a.食甜习惯的区域差异:分析中国不同地理区域(如东部、中部、西部,或华北、华东、华南等)食甜习惯的差异,例如甜度偏好、食糖种类偏好、食甜方式偏好等,并结合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
b.典型食甜文化区:根据食甜习惯的区域差异,划分中国典型食甜文化区,并对每个文化区的食甜习惯进行详细描述,例如代表性甜食、食甜习俗等,探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
c.影响食甜习惯空间分布的文化因素:分析宗教信仰、民族习俗、饮食观念等文化因素对食甜习惯空间分布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
1.数据收集:a.收集中国各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农业数据等,为分析食甜习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要素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
b.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网络问卷等方式收集不同地区食甜习惯的相关资料,例如甜度偏好、食糖种类偏好、食甜方式偏好、典型甜食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1.将地理气候要素与食甜习惯相结合,从新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拓展了饮食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2.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直观。
3.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地理气候要素影响食甜习惯的具体机制,揭示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彭静,陆林,陈晓光,等.中国南方地区古代糖来源与利用的植物考古学研究[j].农业考古,2021(1):137-147.
2. 陈晓,张晓军.中国居民食糖消费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12):1-5.
3. 吴建寨,陈志文.中国食糖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8,38(11):186-19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