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预算信息透明度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0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预算透明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的内在价值。预算透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满足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预算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对政府的监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肃清政府腐败之风,有效减少政府寻租空间,完善政府负责任的范围,建立高效廉洁政府。从而融洽政府与民众关系,实现社会公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8220;在预算管理制度上必须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8221;。随着新《预算法》的出台和实施,为预算透明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也使预算透明面临着新的挑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新《预算法》的改革内容中预算透明度的体现

2、新《预算法》实施中对预算透明度的新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预算透明度的研究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集中对于其概念的理论分析以及评价标准的定量分析,而对于切实提高预算透明度的具体的可量化可执行的措施仍比较少见。

翟思霞界定了中央财政预算透明度的概念,基于预算公开的性质,构造了70项衡量我国预算透明度的指标体系。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中央财政预算透明度进行评价,通过与国际情况进行比较,得出2011年我国中央财政预算透明度总指数为51%。邓淑莲从公共预算的公共性、完整性、效率性和具体性出发,研究预算透明的衡量标准,为政府部门实行公开透明的预算,为立法部门和公众评价政府活动提供依据。赵谦在我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预算信息在法律、内容、进展、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完善法律、落实责任、创新形式、完善监管的角度推动预算透明度的提高。陈穗红从新《预算法》的实施将会给政府预算信息透明带来的新挑战,提出改善政府预算信息提供能力,提高预算信息质量,改进政府预算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可理解性,以进一步推进预算透明。孟晓讨论了预算透明的理论渊源、概念,借鉴英、澳、美的透明度实践经验,提出通过提高政府预算信息供给意愿以及增强政府财政信息供给能力来推进预算透明。陈甘霖在详细分析外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预算透明度问题的建议:制定相关法律,加强预算报告编制技术,建立民众获取政府预算信息的权威窗口和民众信息反馈接受通道。

一些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在预算透明的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1年发布了《预算透明最优实践(best practices for budget transparency)》,指出政府应列举出需要公布的预算报告的类型以及其包括的大概内容,规定了具体的披露事项,强调了报告的真实性。詹姆斯#183;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选民选出的代表是行使统治权力的主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官员可能更倾向于自己的利益进行统治。而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使信息实现对称,减少官员的权利滥用。这说明政府信息透明是政府履职的重要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提交开题报告,进行修正。

2022.2-2022.3精读相关文献,细致分析所需研究问题。

2022.4拟定初稿并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刘笑霞,李建发. 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34-41.

[2]袁伟花. oecd的预算透明度及其对拉美预算透明度的评价[j]. 华商,2008,04:1-2.

[3]陈穗红. 我国财政信息透明度的改善途径探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8,09:28-3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