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简称“三社”)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在基层社区创新治理过程中加强“三社联动”是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发挥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各自的特点优势,同时更加有效利用三方资源,使助残服务的购买及实施更加有效、高效。 W市推行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的三社联动,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一个探索与尝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通过调研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之间的职能分工及各自定位,提出构建更为优良基层社区创新治理模式的方案,优化社会资源利用,提升治理水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写作提纲:
1.引言1.1研究目的1.2研究意义2.文献回顾3.研究过程3.1研究对象3.2研究方法3.3研究假设3.4研究结果4.千预及评估效果4.1理论背景
4.2干预机制5.分析总结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fredinandtonnies)首次提出了关于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主要是以血缘、地缘、感情等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大家存在一定的地缘、血缘、情感并且有一定共识。随后,社区的概念又经过不同学者的不断界定及进行内容丰富国外关于社区的研究和界定更加丰硕和清晰,随着社区的发展,国外对于社区是国家的基本单元也越来越受认可和普及。“治理”一词的出现,主要是在世界银行第一使用“治理危机”后,各个国际性组织和国家学者不断对“治理”一词进行解释和进行汇报,由此,治理的内涵不断丰富起来,并且运用在各个领域。到了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cdd)发表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调查报告里面对“治理”作出了系统而又权威的界定,“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bowles和samuel(2002)指出社区治理包含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市场等多重角色。henderson(2003)认为参与式的社区发展已经成为欧洲各国发展的趋势。从各个学者的研究来看,社区治理是需要多方参与进来的,参与式的社区发展已经成为社区发展必不可少的选择。而国外的国家在不同的探索和发展当中,社区治理的模式也跟随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成型和显示出极具国家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国内关于治理的概念主要是在21世纪初我国的著名学者俞可平发表的《治理与善治》一书中论述了治理的丰富内容和逻辑关系,自此。治理的理论在我国的学界逐渐传开和受到重视。随着治理理论的发展,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逐步成为国家促进社会发展的着重点,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也逐渐出现在大众学者的视野之中。葛天任认为,政府应该关注基层社区的公共服务,长期来看政府应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推动基层自治制度的完善。同时,应该发挥市场的推动力度,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推动更好的社区治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郑安兴(2018)认为,社区治理的主体更加多元和理性,其中治理的结构设计更加的科学,治理的过程更加的民主。张雪霖(2018)认为,我国的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和方向不在于政府与社会分权为基础的社区去行政化改革,而是在于建设社区公共事务中行政——半行政化——自治制度三者之间的有效平衡。从近些年来的学者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的社区治理的主体更加的多元,社区治理的结构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趋于完善。更为关注社区治理过程中民主意志。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也是多元主体之一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遵循平等、自愿等原则和基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需要借助社区组织作为参与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居民需要同社区、社区非营利组织平等合作,只有通过平等合作,维系良好和谐关系才能实现一致行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4日-2022年11月19日 论文选题
2022年11月20日-2022年11月30日 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张继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翟琳,社区治理中“三社联动”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2013.
[3]叶南客,陈金城.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2010,12:75-80 8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