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型媒体,占据着网上新闻的制高点,成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公开表达的基本的一致的意见和态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意表现形式,它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式复杂多变,需要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当前,不同的网站会有不同类型的网民长期驻扎,他们发表各自的想法,但有时却过于偏激。
本文意在探究自媒体中出现盲目跟从、舆论偏向、信息虚假、言辞激烈甚至是故意恶意发泄等现象的原因,广大群众出现群众反应、效应的原因,站在理论的高度,通过对这些现实情况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从而向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引导健康的人群心理的目标更进一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下产生的各种问题,信息虚假、舆情片面化、谣言四起、虚拟暴力不断发生。
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得出了各种结论。
国内关于自媒体的研究有张彬的《对#8220;自媒体#8221;的概念即界定及思考》,关于网络舆论的有郭志界的《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等等;国外关于自媒体的研究有美国著名互联网界的 it 专栏作家丹#183;吉尔默在 2002 年对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明确区分,关于网络舆论的有《twitter and status updating,fall2009》的相关报调查分析人们的特征与使用 twitter 情况。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简述公共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2.阐述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的特点。
3.明确舆论负面负面化的定义和行为类型。
5. 参考文献
1、董天策、唐金凤,《网络媒体从2010到2011:微博显示自媒体力量》[J/CL].人民网,2011.1.10 2、蒋晓丽、侯雄飞,兴学中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31 3、刘建明、季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12 4、李永健,大众传播心理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4 5、李勇、张旭,《浅析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因素》[J].《新闻世界》,2010: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