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产品供需匹配模型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3 10: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内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产品质量。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农产品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出。同时,相比于传统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更健康、营养更丰富、经济效益更好,因而备受人们青睐。绿色农产品是经过特定专业机构认证,并具有环境标志和绿色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统称,其核心是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强调生态保护,以提高生产商、消费者的效益和健康水平。

据统计分析,2011年,约有2683家企业从事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截止2017年,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在数量上翻了一番;其中获证的绿色农产品由16825个增至25746个。由此可看出,绿色农产品在我国发展不断蓬勃壮大,生产平台广阔,产品品种丰富。但是,由于我国绿色农产品的结构单一、农产品的绿色认证标准落后、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结构的不合理等可控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市场变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质量、数量、品种、出口等多目标属性,导致市场出现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供需错位等现象。

绿色农产品的供需匹配即市场上的绿色农产品的供给方“卖得出”和需求方“买得到”的良性供需机制。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分析后发现,在供需匹配问题研究当中,双边匹配理论应用最为广泛。双边匹配理论就是以供需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稳定偏好的不相交的两方的匹配过程的理论。双边匹配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各种匹配问题,如 gale 和 shapley由婚姻匹配问题,求职者与工作岗位匹配等。然而,鲜有人对绿色农产品供需匹配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便是将双边匹配理论运用在绿色农产品的供需匹配研究中,对影响绿色农产品的供需匹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供需双方主体的各项满意度指标属性及权重,从而构建供需匹配模型并最终给出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供需匹配度的相关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⒈分析目前绿色农产品的发展状况,指出其供需匹配的特点

⒉双边匹配理论的分析与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绿色农产品的供需匹配模型搭建的首要问题是理解绿色农产品的供求机制,重点则是确定绿色农产品的供需双方的指标属性以及各指标属性的权重,并进一步给出指标满意度评价。

(一)绿色农产品的应用研究

随着“绿色食品”理念兴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绿色农产品市场及消费行为以及供应链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s-o-r理论,华中农业大学的徐韩敏[1](2020)构建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影响机制模型,分别探究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产品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不完全信息视角下,唐欣[2](2020)通过建立三方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间的博弈关系。于荣等[3](2018)在一个两级绿色食品供应链中,考虑绿色食品质量和声誉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运用微分博弈动态分析农民和绿色食品企业的最优决策和利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2022.12:

确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2、2022.12-2022.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徐韩敏,何玉成,杨钰蓉.基于s-o-r理论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03)

[2]唐欣,孙小杰,王震.绿色农产品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9)

[3]于荣,裴小伟,唐润.基于食品绿色度和声誉的绿色食品供应链主体协同模式研究[j].软科学,2018(1):130-13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