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信贷风险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风险行业,具有一个健全的、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安全、有效运作的前提。全面合理地分析研究信贷风险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提高其控制能力,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造成了银行信贷业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多数国际金融机构倒闭破产主要源于自身的不良资产致使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以,压缩不良资产,化解信贷风险危机,是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首要工作。对信贷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论文从小额信贷福利主义和制度主义的不同观念出发,分析小额信贷经营模式的演变过程,认为目前商业化、可持续的小额信贷逐渐成为发展主流。小额信贷的发展不拘泥于形式,正规金融机构应该在商业化小额信贷发展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论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当地经济情况和小额信贷供求状况分析南通为什么会出现#8220;小本贷款#8221;和#8220;穷人银行#8221;。
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南通案例,主要研究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的运行模式和绩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郭嘉(2010)指出,近30多年来,发达国家银行为解决#8220;信息不对称#8221;,创造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如信贷评分、抵押品价值分析和管理)、多种金融服务产品(如信贷承诺、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如信贷配给、契约管理、期限管理、长期关系、信息共享、贷款定价)等。谢沛善等(2009)认为关系型贷款有利于克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提高获取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质量的目的。
陈玉娟等(2009)在肯定抵押和担保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倡议:其一,知识产权、股权、企业固定收益都可以质押。其二,建立评级体系,奖励守信单位,并惩罚失信单位。其三,建立科技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交流工具降低交流成本,增加交流频率。
仲玲(2011)研究科技型商业银行的融资理论与实践时发现,科技型商业银行集群比一般分散的科技型商业银行具有众多优势例如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等,特别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论文以南通市几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为例,研究相关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风险控制问题,首先加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了解国内外关于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措施,只要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以及学校图书馆等。并访问相关银行的工作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现状,通过银监等政府部门了解行业数据资料,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找出解决对策。
初定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一般综述法,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加大原因时,并结合南通相关中小企业的实例反应问题。
5. 参考文献
[1]陈国勇,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初探[j],中国外资,2013年第13期
[2]郭丹,董影,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3年第5期
[3]曹雪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3年第3期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