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进入21世纪,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型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p2p网贷这种商业模式起源于英国的zopa,国内网贷平台是在借鉴了国外平台的成功经验之后引入国内的,国内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是于2007年成立的拍拍贷。
其后几年,国内p2p平台的数量还是平平,直到2010年,才陆续出现一些试水者。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并且分析几个国内外典型的P2P平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如今P2P平台跑路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度探究,最后就其原因提出防范P2P平台跑路现象的具体对策。
拟解决的问题:1、P2P平台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问题平台率高、违约跑路现象频发、资金运转不足、信息不对称)2、P2P平台跑路的原因是什么?(平台自身质量低运营不善、政府监管力度不强致使非法人员虚设项目窃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3、如何让P2P平台健康发展?(平台自身如何防范风险稳健运营、培养P2P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P2P市场的健康、投资者学会分散投资不盲目降低风险、完善征信体系、加强监管)4、如何加强对P2P平台的监管?(设立线上线下监管委员会对市场进行监管、政府加强立法管制、银行业也参与监管)写作提纲:P2P的概念P2P的起源和发展P2P平台的特点P2P平台存在的风险P2P的跑路现象(案例:e租宝)P2P跑路的原因分析P2P跑路的防范对策结语:P2P未来的发展前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天和雷震在《中国p2p网贷违约停业原因分析与监管建议》(2016)一文中认为p2p平台违约停业跑路的原因是贷款人与借款人、贷款人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袁博恒在《p2p网贷行业现状、问题及对策陆》(2015)中提出应引入行业信用评级体系,从根源上降低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黄丽娟、毛建农在《我国p2p网贷的风险及其法律规制》(2015)中认为p2p平台运行出借人面临着借款人违约,以及网贷平台自身的运营风险而借款人面临着隐私泄漏及其他与传统融资渠道相似的风险,并提出应结合p2p网贷的特殊性结构构建相应的规范机制,促进这一行业的良好发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2022.11.10 选题阶段:确定选题2022.11.21-2022.12.31 开题阶段: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2022.1.11-2022.3.19 初稿阶段: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2022.4.11-2022.5.6 论文修改阶段:反复修稿论文并提交修改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2022.5.7-2022.5.10 定稿阶段:提交论文定稿2022.5.28-2022.6.10 答辩阶段:现场答辩
5. 参考文献
[1] 袁博恒.P2P网贷行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5(11)[2] 黄丽娟,毛建农.我国P2P网贷的风险及其法律规制[J].金融与法律.2015(09)[3] 路海天,雷震. 中国P2P网贷违约停业原因分析与监管建议[J].清华金融评论.2016(08)[4] 杨洪.P2P行业:应告别野蛮生长,加强与银行合作[J].特别策划_[专题]警惕社会金融风险.2016(09)[5] 陈芫青.我国P2P网贷平台#8220;跑路#8221;现象原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4)[6] 魏文.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成因与防范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10)[7] 唐燕. 我国P2P网络信贷平台的风险及影响因素[J]. 经营管理者. 2016(21)[8] 苑欢欢.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6(23)[9]张晓芳,戴道明. P2P网贷问题平台特征成因及行业规范性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5(12)[10] 袁博恒. P2P网贷行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 江苏商论. 2015(11)[11] 卢馨,李慧敏. 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 改革. 2015(02)[12] 邹子健,修长柏. P2P平台跑路潮引发#8220;去平台担保化#8221;尝试. [J].智库_资本运营.2014(19)[13] 卢馨,李慧敏. 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 改革. 2015(02)[14] 杨祥. P2P借贷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对外经贸. 2015(10)[15] 侯小冉. P2P金融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索[J]. 现代商业. 2015(17)[16] 王小丽,丁博. 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J]. 国际金融. 2013(03)[17] 胡旻昱,孟庆军. P2P网贷平台发展中的风险及其系统分析[J]. 武汉金融. 2014(06)[18] 马亮. P2P网贷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 金融经济. 2014(12)[19] 李尤洪. 规范我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探析[J]. 知识经济. 2013(23)[20] Chen D,Han C.A Comparative Study of Oneline P2P Lending in the USA and Chain[J].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2012(2)[21]Laura Larrimore,Li Jiang,Jeff Larrimore,#8220;Peer to Peer Lending:The Relationshipbetween Language Features,Trustworthiness,and Persuasion Success,#8221;Journal of AppliedCommunication Research,Vol.39,no.1(February2011),pp.19-37.[22] Sonenshein S,Herzenstein M,Dholakia U. #8220;How accounts shape lending decisions through fostering perceived trustworthiness#8221;.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d Human DecisionProcesses,2010[23] Hossein Ghasemkhanl,Yong Tan.The Invisible Value of Information Systems:Reputation Builing in an Online P2P Lending System[Z].Working Paper,February 201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