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4 11: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8220;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8221;即地方政府不应该存在债务问题。

但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额十分庞大,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我国未来三年将有超过35%的地方性债务到期,其中2012年、2013年到期的额度分别约为1.8万亿元和1.2万亿元,合计占2010年年底债务余额28%左右,已经超出了可控规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地方政府性债务指的是地方政府或者是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发行的债券,是其专门成立的基础设施 性企业为了提供基础的公益性的服务而形成的债务关系。而地方政府债务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问题的,由于透明度低,监管相对困难,又缺乏约束的责任主体,使得风险不断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了财政危机。这对我国的整体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不能进行好的风险管控,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财政风险,从而直接动摇我国的经济及政治的安然稳定。因此,必须要清楚认识我国当前的地方债的现状, 并对其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

从控制和管理地方债务风险的角度来看,我国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有:1、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法规 2、完善风险预防机构,加强监督考核,对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和控制 3、改革投资体制,扩大民间投资4、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5、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6、完善财政体制改革,保证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匹配7、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1、对举债权的限制理论特尔-米纳西安(ter-minassian,1997)通过对比将地方政府举债权的限制方式分为市场型、合作型、制度型以及行政型四种类型。其中市场型是指地方政府举债不受上级政府的任何制约而只是受制于金融市场的规则。合作型是指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达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制度型是建立在各种规章制度上的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一种控制方法,比如制定地方政府偿债比率的上限规定,或者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种类和目的规定某些限制等。行政型是指中央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直接控制,例如中央政府规定地方政府每年的借款额,或者要求地方政府的举债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授权或审批等。

2、地方债务管理市场约束理论lane(1993)在分析了对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实行市场约束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情况后,认为只有满足以下条件,该市场约束机制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式。第一,自由和开放的市场;第二,信息充分的市场,即市场充分了解地方政府的财政信息(包括其经常性预算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第三,不存在地方政府获得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或金融机构救助的预期;第四,地方政府能够对资本市场信号做出灵敏反应,以避免违约或被排除出信贷市场。这需要建立政治程序上有效的财务责任制,以及较高的地方财政自给能力。lane认为目前这些条件在多数发达国家都很难实现,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就更不可能具备。因此对世界上的多数国家来说,实行有选择的分权并联合使用市场约束机制、政府直接的行政控制手段以及相关规则制度的限制来监督和约束地方政府债务成为现实的选择。否则在不具备上述严格条件的情况下过早、过度放权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1、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的文献理论 姜子叶、胡育蓉( 2016) 从预算软约束的角度,在财政分权框架下构建预算软约束模型,试图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偏好较强。并提出,促进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是硬化预算软约束,明晰地方债务的举债主体, 降低中央隐性补贴,规范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提高政府预算透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分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现状3.根据现状探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原因以及具体表现4.从短期和长期分别提出解决和控制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及手段 5.结论

二、研究计划进度1.2022年12月1日--2022年1月20日,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并确定写作提纲2.2022年2月10日-- 2022年4月1日,完成论文初稿3.2022年4月5日-2022年5月5日,对论文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打印。

5. 参考文献

[1]蔡玉.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J].财政研究,2011,(9).[2]肖珍.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兼论国外地方债务管理办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李娜,雷良海,武传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防控探究[J].财政金融,2016 .[4]李升,王冬.地方债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5]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