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4 11: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9年以#8220;一号文件#8221;的形式,就#8220;三农#8221;发展和农村金融问题进行部署。2012年至今,中央更是强调#8220;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8221;,#8220;加大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8221;,#8220;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机构涉及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8221;,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大量金融机构退农村市场,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综上所述,研究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提出解决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有:

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农业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兴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农村的现实需求和供给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现状的原因。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和比较。最后是如何构建我国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曹文婷在《我国农村的政策现状分析》中指出,农村信用社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优势,贷款难度大。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把市场面对城市,利润导向的结果就是放弃现有的农村市场。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支持仍然不足。

邱剑在《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现状分析和建议》里说: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是现代正规金融和传统非正规金融的并存,正规金融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不足。非正规金融作为对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正规金融,显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l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aw)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73)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1973)这两本书,提出了#8220;金融抑制理论#8221;,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集中表现为经济中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主张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行政干预,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和容量。他们对非正规金融持不欢迎态度,认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正规金融的抑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首先,对该论文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以下简要地分析,接着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讲解,在这基础上,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具体说明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体制,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8220;三农#82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李赟鹏.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j].《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27卷第5期

[2] 吴斌.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兰州学刊》2010年第2期总第197期

[3] 张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183;学术前沿》2011年7月总第333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