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作物,年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小麦分布广,遗传变异丰富,是普通小麦变异中心之一[1]。
杂交和多倍化是小麦进化的主要途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利用寡核苷酸探针涂染技术,对人工合成小麦及其小麦亲本的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明确其多态性水平,发掘存在的变异类型。
研究内容:1.硬粒小麦亲本langdon染色体组成分析,建立其高清核型,明确其染色体组成特点;2.对11个人工合成小麦品种染色体进行分析,揭示其染色体组成和变异特点;3.通过核型比较,分析d组染色体多态性,明确多态性类型。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高清晰的寡核苷酸涂染技术明确人工合成小麦的染色体组成特点,发掘存在的变异类型。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染色体制片,(李小军,胡铁柱,李 淦,董 娜,冯素伟,姜小玲,茹振钢.利用小麦茎尖分生组织进行染色体制片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9):18-20.)具体步骤包括: (1)发根(2)制片(3)剪根(4)笑气处理固定(5)存片子(6)揭片子(7)检片子 2. 染色体套染,(王丹蕊,杜 培,裴自友, 庄丽芳,亓增军.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 的小麦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j]. 作物学报,2017,43(11): 1575-1587.),所用探针包括:7个tam标记(gaa)10 , afa-3, afa-4,pas1-1, pas1-3,pas1-4,pas1-61个fam:psc119.2。
具体方法包括: (1)打开双链[片子碱变性、杂交液变性] (2)37恒温箱杂交过夜 (2)待到6h以后开始洗片子(3)加withdapi6.5ml/张(4)最后盖很干净的盖玻片进行镜检。
技术路线:材料→发芽→制片→荧光原位杂交→进行镜检-核型分析染色体多态性和变异类型实验方案:1.利用寡核苷酸探针涂染技术对目的材料进行分析,构建高清核型;所用材料包括亲本langdon及langdon/ig126387、langdon/ku-2096、langdon/ku-2159、langdon/ku-2132、 langdon/ku-2136、langdon/ae454、langdon/ku-2144、 langdon/ku-2078、langdon/ku-2079、 langdon/ku-2158;2.比较分析后明确供试材料染色体组成特点,揭示多态性和变异类型。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之处: 采用寡核苷酸涂染技术明确人工合成小麦的染色体组成特点,为发掘和利用粗山羊草有利基因、拓宽栽培小麦染色体多样性提供参考信息。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1.2017.7-2017.9在实验室学习染色体制片和涂染技术2. 2017.10-2017.12分析亲本的染色体组成,学会构建核型和识别不同染色体3. 2018.1-2018.03分析全部人工合成小麦染色体组成,构建高清核型,明确染色体组成,揭示多态性和变异类型;4.2017.3-2016.05继续上述实验,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