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茬口类型,全国稻茬麦的种植面积约为500万hm2,其中江苏省稻茬麦面积约占全国的1/3。近年来随着粳稻播种面积的增加和直播稻面积的扩大,使水稻收获推迟;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秋季越来越多的异常气候的发生,给水稻的收获和小麦的播种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稻茬麦的播种期较适播期常推迟10-25天,且晚播面积逐渐扩大。由于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叶龄进展缓慢难以形成冬前壮苗和有效分蘖,使穗数下降;另外晚播小麦穗分化时间短,发育差,不孕小穗增加,使穗粒数减少;并且因为晚播生长发育进程缓慢,灌浆期常面临干热风危害或高温逼熟使粒重下降,故产量低而不稳。晚播麦己成为江苏省小麦平衡增产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
-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晚播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1、 明确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2、 不同晚播条件下适宜的密度和氮肥运筹的确定。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
产量指标
成熟前测定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收获后测定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收获1平方米测定实产。
-
生长发育指标
于冬前、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群体调查和取样,其中冬前、返青和拔节期取整株样品(不包含根),开花期的植株样品分叶片、茎秆 叶鞘和穗3部分,成熟期的植株样品分籽粒、颖壳 穗轴、叶片和茎秆 叶鞘和4部分。于烘箱75℃烘至恒重,测定其干物重。
技术路线
实验方案
1、连云港试验
(1)试验地点
连云港东海县、灌南县。
(2)小麦品种
连麦7号。
-
试验处理
播期:10月25日(适播)、11月4日、11月14日、11月24日、12月4
日。
密度(基本苗):15万、25万、35万苗/亩。
氮肥运筹:施氮量0(CK)、12 、15、18公斤/亩,基肥:拔节肥:孕穗
肥=6:3:1;P2O5、K2O均为9公斤/亩,作基肥。
小区设计: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肥料运筹为裂区。
-
徐州试验
(1)试验地点
徐州睢宁县
(2)小麦品种
徐麦33。
(3)试验处理
播期:10月27日(适播)、11月6日、11月16日、11月26日、12月6
日。
密度(基本苗):15万、25万、35万苗/亩。
氮肥运筹:施氮量0(CK)、12 、15、18公斤/亩,基肥:拔节肥:孕穗
肥=6:3:1;P2O5、K2O均为9公斤/亩,作基肥。
小区设计: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肥料运筹为裂区。
可行性分析
课题依托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农业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具有国内一流的实验室测试分析装备、良好的生产示范基地,可较好满足本试验研究工作的需要。
4. 研究创新点
-
紧扣当前江苏地区稻麦轮作中小麦播期延后导致的一系列焦点问题,为合理协调两茬作物的栽培种植提供参考。
-
将氮肥的环境效益纳入实验中,以期将来在高产高效生产中实现绿色生产。
-
综合考虑多项投入产出项目,精确计算经济效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8年11月前,学习试验课程和相关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方法,同时查
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试验的总体设计;
2.2018年11月-2019年6月,进行田间试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