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2024-07-01 09:07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能量平衡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物理过程之一,它控制着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着区域气候、水循环、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类活动。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下垫面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城市扩张、植被减少、水体污染等,这些变化都会对区域能量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区域气候环境变化。

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对于理解区域气候变化机制、优化城市规划、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地表能量平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应用于不同下垫面类型的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地表能量平衡模型,分析不同下垫面类型的能量平衡特征及其差异,探讨下垫面变化对区域能量平衡的影响机制。

1. 主要内容

1.长三角地区下垫面类型划分: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对长三角地区的下垫面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城市、农村、水体、林地、草地等类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收集长三角地区landsat或modis等遥感影像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图像裁剪和拼接等。

(2)下垫面类型划分:基于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或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下垫面进行分类,划分出城市、农村、水体、林地、草地等主要下垫面类型。

(3)能量平衡模型构建:选择或改进适用于长三角地区的能量平衡模型,例如sebal模型、sebs模型等,确定模型所需的参数,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精细化刻画长三角地区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的空间格局,揭示不同下垫面类型的能量平衡特征及其差异。

(2)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能量平衡模型进行改进,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

(3)分析下垫面变化对长三角地区能量平衡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胡汝骥,郭慧,刘晓曼,等.基于遥感和gis的格尔木河流域蒸散发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地理研究,2018,37(09):1703-1715.

[2] 杨大文,李正国,陈爱军,等.基于sebs模型的塔里木河干流区地表能量平衡研究[j].水利学报,2019,50(10):1257-1267.

[3] 刘绍民,谢正辉,周红妹,等.基于sebs模型的干旱区绿洲尺度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19,39(05):1685-169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