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冬季是空气污染的高发季节,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之采暖季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冬季空气质量often显著下降。
连云港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rapidlydeveloping的港口城市。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空气污染,尤其是冬季空气污染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空气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学者们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分析,并探讨了气象因素、污染源排放、区域传输等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连云港市2015年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该市冬季空气污染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连云港市冬季空气质量现状:分析2015年冬季连云港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o3)的浓度水平、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估空气质量状况。
2.冬季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分析2015年冬季连云港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初步识别冬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2015年冬季连云港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包括so2、no2、pm10、pm2.5、co、o3等污染物的逐小时浓度数据。
同时,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数据来源可以是连云港市环境监测站、中国气象数据网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针对性强:聚焦于连云港市2015年冬季空气污染特征,相较于以往笼统研究某一地区全年空气污染状况,更具针对性,研究结果对该市冬季空气污染防治更具指导意义。
2.时间节点特殊:2015年是我国“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本研究可为评估“大气十条”实施效果提供地方案例。
3.结合当地实际:在分析连云港市冬季空气污染成因时,将结合该市specific的气象条件、能源结构、产业布局、交通状况等因素,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治理对策建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潘良好,张远航,李莉. 近10年中国大陆霾污染时空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10.
[2] 郑君瑜,黄成,陈长虹,等. 北京市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2018,39(12):5453-5461.
[3] 刘端阳,王占山,李云婷,等. 石家庄市秋冬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2020,41(1):107-11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