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作为pm2.5的重要组分,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排放来源和形成机制,对pm2.5的理化性质、光学性质和毒性效应均具有重要影响。
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pm2.5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南京市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m2.5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健康效应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pm2.5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广泛研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南京市2016年pm2.5中oc和ec的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模型,对南京市pm2.5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气象因素对oc和ec污染的影响。
1. 主要内容
1.南京市2016年pm2.5中oc和ec的浓度水平、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南京市2016年pm2.5、oc和ec的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数据来源包括环境监测部门、气象部门等。
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包括异常值剔除、缺失值补充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1.在污染特征分析方面,本研究将结合南京市的气象条件,深入分析oc和ec污染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成因。
2.在来源解析方面,本研究将结合南京市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和排放清单等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对oc和ec的来源进行解析,以提高解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气象影响分析方面,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气象因素对oc/ec比值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气象条件对不同来源oc和ec污染的影响机制。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白志鹏, 丁爱霞, 王红丽, 等. 石家庄市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j]. 环境科学, 2020, 41(12): 5462-5471.
[2] 蔡婧, 张远航, 雷宇, 等. 成都市pm_(2.5)中碳质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j]. 环境科学, 2020, 41(5): 2103-2111.
[3] 陈长虹, 王帅, 刘随心, 等. 南京北郊冬季pm_(2.5)中碳质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j]. 环境科学, 2018, 39(12): 5400-540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