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暴雪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常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造成严重危害。
新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变化剧烈,是暴雪灾害的频发区域。
特别是在冬末春初季节转换时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更容易出现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暴雪的形成机理、预报方法以及灾害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暴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暴雪的形成机理研究:国内学者利用数值模拟、诊断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地区暴雪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研究发现新疆北部暴雪的形成与西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中亚涡活动以及地形抬升等因素密切相关(李江萍等,2010);而华南地区的暴雪则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冷空气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丁一汇等,2008)。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主要内容本研究将以新疆地区冬末春初发生的两次典型大暴雪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等,从天气学角度对这两次大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数值模式对两次暴雪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不同天气系统对暴雪形成的贡献,揭示新疆地区冬末春初大暴雪的成因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两次大暴雪天气过程概况分析:分析两次暴雪过程的降雪时空分布特征,包括降雪量、降雪强度、降雪范围以及持续时间等;评估两次暴雪过程对当地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天气形势分析:分析两次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场,包括地面气压场、高空geopotentialheight场、风场以及温度场等,探讨影响暴雪的天气系统,例如西西伯利亚冷空气、中亚涡、高原切变线等,并分析其演变特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开展研究: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新疆地区冬末春初两次典型大暴雪过程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
同时,收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用于分析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等。
2.天气学诊断分析:利用天气学方法对两次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包括天气形势分析、水汽输送分析、热力条件分析、动力条件分析等,以揭示暴雪形成的关键影响系统和物理机制。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的新颖性:以往对新疆地区暴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冬季,而本研究选择冬末春初这一特殊时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分析该时段大暴雪的成因机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本研究将综合利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新疆地区冬末春初大暴雪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3.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本研究将揭示新疆地区冬末春初大暴雪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预报着眼点,以期为提高该地区暴雪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式功, 陈静, 李栋梁, 等. 2021 年 1 月北疆地区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 2022, 48(4): 424-435.
[2] 杨莲梅, 毛炜峄, 黄俊鹏, 等. 2021 年 3 月新疆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5): 1390-1400.
[3] 马淑红, 李志, 张晶, 等. 2020 年春季新疆两次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 16(1): 102-11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