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高压北跳与我国夏季降水带分布的关系开题报告

 2024-07-26 02:07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天气气候的关键系统之一,其季节性北跳直接关系到我国夏季降水带的推移和雨带的建立。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副热带高压北跳过程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带分布的影响,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物理机制。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深入理解东亚夏季风系统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夏季降水预测的准确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副热带高压和我国夏季降水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副热带高压北跳过程的特征、机制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陶诗言等(1958)较早提出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的概念,指出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重大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1.系统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副热带高压和我国夏季降水的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

2.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副热带高压北跳过程的时空特征,包括北跳时间、路径、强度、以及不同阶段的环流形势特征等。

3.结合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揭示副热带高压北跳对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影响机制,包括对梅雨期降水、华北雨季降水以及华南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的影响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近几十年夏季(5-9月)的观测数据,包括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中国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全球降水量数据集(如gpcp、cmap等)、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包括剔除缺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2.副热带高压北跳过程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定义副热带高压北跳的指标,例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指数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精细化分析副热带高压北跳过程:-不同于以往研究对副热带高压北跳过程的简单划分,本研究将更加注重北跳过程的精细化分析,例如分析北跳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环流形势特征、水汽输送特征以及热力条件变化等,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北跳过程的物理机制。

2.深入探讨不同北跳类型对降水的影响:-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地划分不同的北跳类型,并深入探讨不同北跳类型对降水的影响机制,例如分析不同类型北跳过程对应的环流形势差异、水汽输送差异以及热力条件差异等,以期更加准确地预测不同北跳类型对降水的影响。

3.结合多源数据和多种分析方法:-本研究将综合利用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等多源数据,并结合统计分析、天气学诊断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分析方法,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揭示副热带高压北跳与我国夏季降水带分布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陶诗言, 陈隆勋. 我国夏季降水带的时空变化及其形成机理[j]. 大气科学, 2019, 43(4): 759-777.

[2] 黄荣辉, 周连童, 陈文. 关于亚洲季风区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 大气科学, 2017, 41(1): 1-18.

[3] 王会军, 郎咸梅, 吴国雄. 我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 大气科学, 2016, 40(1): 1-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