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选题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主导的住房分配体系。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住房质量和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是房价快速上涨及房屋供给结构失衡等等问题的出现,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额逐步上升,占家庭可支配收入比重也逐步上升,居民住房压力不断上涨,住房支付能力则一步步下降。而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评估也就成为政府制定住房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南京最近十多年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在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之后,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商品房价格也日益升高。如何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且让居民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改善居住条件,理应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
2.理论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住房支付能力,在国内外文献综述中,我们已初步了解到,尽管住房支付力一词正被世界各国的媒体、学者、政府机构广泛引用,但是一直未形成一个能被一致认可的定义。西方学者认为所有对住房支付能力的界定都要以机会成本为基点,它是支付能力最根本的特点。主要从居民家庭经济能力方面对住房支付能力进行定义,即居民家庭不因为承担了某种住房价格的住房消费支出以后,而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甚至生存;国内学者在定义住房承受能力时,主要考虑家庭购买或租用住房的能力和支付住房后仍可以满足其他需求的能力。
2.拟解决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家庭住房问题、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测度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服务于本论文的研究。
(2)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家庭住房承受能力研究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研领域。因此,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总结,提升理论高度,又要使理论研究成果接受实践检验。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视角创新:国内对于住房支付能力研究很多,但是大多集中比率式的研究,并且,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住房承受能力问题。本课题克服了房价收入比法、住房支出收入法、剩余收入法的共同缺陷一一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住房承受能力问题。以动态的视角,基于剩余收入法全面考虑了指标因素变动对家庭住房承受能力的影响。有利于准确判断居民的真实住房承受力,正确估算市场的有效需求。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
(1) 筹划阶段。认真搜集有关住房支付能力的资料,深入了解城镇家庭住房的现状,留意有关政策,尤其是南京市的相关政策。
(2)预调查阶段。选取南京市几处地区进行调查,从网上查阅资料,分析调查问卷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调整。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高分一号的洪泽湖水体面积提取及其季节性变化影响因素开题报告
- 牡丹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 农村宅基地置换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以江苏省A市为例开题报告
- “三权分置”制度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比较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 农户土地流转风险认知对其土地经营的综合影响——以河南信阳农村地区为例开题报告
-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
- 基于指数和法的丹朱镇下霍村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开题报告
- 可行能力视角下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
- 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分析开题报告
- 产城融合导向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约束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