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卟啉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具有大共轭环状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卟啉及其衍生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和能量转移的相关的重要细胞器内。
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血红素(铁卟啉)和血蓝素(铜卟啉)中,在植物体内主要存在于维生素b12(钴卟啉)和叶绿素(镁卟啉)中,是血细胞载氧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细胞进行光和作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引起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人们相信卟啉在能量转移方面有着优异甚至神奇的作用。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在实验室的化学合成;2、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探究;难点(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1、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保存。
查阅有关文献,找出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建立适宜的保存环境,防止其变质;2、合成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时可能会发生的副反应及主反应的产率。
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主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合成更多的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3、正确使用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等仪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卟啉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生物体内,如血红素(铁卟啉)、维生素b12(钴卟啉)和叶绿素(镁卟啉) 等天然卟啉化合物。
卟啉化合物的母体卟吩环为具有18个π电子的共轭大环结构化合物,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卟啉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在仿生催化、医药和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以卟啉为原料,通过多步实验制备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并进行其稳定性研究。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理论知识和实验成果,本文试图研究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四羟基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首先,通过相关文献学习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接着,在实验室合成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并进行提纯;最后,通过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来分析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5. 工作计划
1)通过在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渠道查阅有关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期刊及学位论文;了解有机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和其稳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2)根据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初步建立论文框架; 3)通过实验,合成制备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分析处理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得出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论文周计划:第1-2周:文献调研,制定可行的路线。
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第3周-第5周:进行卟啉-丁烯酸酯衍生物的制备,采用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表征结构。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