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意义
天然免疫应答是抵制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提出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以及识别pamp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标志着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入新阶段[1]。病毒感染宿主后,宿主通过toll样受体对病毒pamps进行识别,识别pamp后激活免疫细胞[2],引起炎症基因的表达完成天然免疫应答,这一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点。因此本项目拟以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病原cyhv-2为研究对象,探讨银鲫感染cyhv-2后和tlr6在不同组织的分布和表达,了解tlr6介导的免疫识别研究。
(2)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的目标
明确银鲫感染病毒cyhv-2后tlr6组织分布及表达
2、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收集:从网上、书刊、报纸等处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进行鉴定,筛选出有用的资料,从而确定研究方法; 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 3、对分析数据与结果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选择最优方案并撰写论文。 技术路线(见附件) |
2、实验方案 2.1预实验 (1)取12条鲫鱼,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2)对实验组银鲫攻入含有相同剂量病毒(107pfu/mL)的组织培养液,对照组攻入不携带病毒的同剂量组织培养液。6小时之后取实验组、对照组各两条采样,取脑、脾、肾、肝、鳃,之后每隔6小时采样一次; (3)按照病毒DNA提取试剂盒步骤提取样品DNA; (4)以样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体系dDNTP0.5μL,TaqDNAMix0.5μL,buffer(添加Mg2+)4μL,上下游引物(CyHV-2F/R)各0.5μL,ddH2O15μL,模板2μL; (5)确定实验用鱼不含有CyHV-2病毒或其他病原,属于健康鱼体。 2.2正式实验 (1)取48条鲫鱼,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2)对实验组银鲫攻入含有相同剂量病毒(107pfu/mL)的组织培养液,对照组攻入不携带病毒的同剂量组织培养液。分别在6h、9h、12h、24h、36h、3d、4d、5d、6d、7d、8d、9d取样,两组各取两条,取脑、脾、肾、肝、鳃; (3)按照病毒RNA提取试剂盒步骤提取样品RNA; (4)测量RNA浓度,在260和280nm处的吸光度; (5)对RNA进行去gDNA,TotalRNA2μL,5gDNAEraserbuffer2μL,gDNAEraser1μL,超纯水5μL,42℃水浴加热2min,取10μL混合液,与primescriptRTEnzymeMix11μL,RTprimerMix1μL,5primescripbuffer24μL,超纯水4μL配成反转录体系,进行反转录; (6)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体系为SYBK10μL,上下游引物(TLR6F/R)各0.5μL,Rox0.5μL,ddH2O6.5μL,模板2μL; (7)对扩增产物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分析; (8)确定银鲫感染鲤疱疹病毒Ⅱ型后TLR6的组织分布及表达。 |
4、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在病原(细菌、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及信号转导方面已有初步的研究,与此同时针对该新发病原CyHV-2流行病学调查已进行了研究,已完成病毒理化特性、检测技术等研究,目前已知病毒入侵宿主后宿主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及不同地域、不同分离毒株之间毒力变化及分子流行病,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本项目主要拟解决宿主感染病原cyhv-2到死亡周期内宿主tlr6介导的信号通路途径变化组织分布表达。
首次阐述病原cyhv-2感染银鲫周期内tlr6的识别研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进度安排
(1)2014.07-2014.08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
(2)2014.08-2015.03进行正式实验。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